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2章 突入關中,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時的前涼政權,自晉惠帝永寧初年張軌到涼州擔任刺史算起,到張重華這一代,張氏已經統治涼州四十餘年,經歷了四世五王,雖說期間也經常受到前後趙等其他政權的威脅,但是憑藉張氏的圓滑處世,分別向東晉及前後趙等其他政權上表稱臣,所以每次都能逢凶化吉,而且在張氏統治涼州期間,由於保持了社會面上的基本穩定,而且又是漢人政權,所以涼州也成了中原士人避難的去處之一,大量流民的湧入,也促進了河西走廊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原後趙政權中郎將王擢投降了前涼,王擢是匈奴屠各部人,初為後趙政權的中郎將、隴東太守,經常帶兵騷擾前涼,曾多次擊敗前涼的河州刺史張瓘,殺死張瓘的部將曹權、胡宣,甚至還將河州地區的七千多戶居民全部遷到了隴東郡,這讓張瓘十分的憤恨王擢;
後來後趙滅亡後,王擢不願臣服冉魏政權,因此投降了東晉,被封為徵西將軍、秦州刺史;
前燕崛起後,在冀州的魏昌郡打敗並俘虜了冉閔,冉魏政權實質性滅亡,看到前燕崛起,王擢又投降了前燕,慕容俊稱帝后,封王擢為益州刺史,繼續駐守隴東郡;
前秦苻健稱帝后,派丞相苻雄征戰隴東,王擢被苻雄打敗,逃到了前涼,張重華收留了他,封他為徵虜將軍、秦州刺史;
張重華十分看重徵王擢,想以王擢為主將抵抗前秦的進攻,結果王擢連丟數郡,被迫逃到了姑臧,張重華沒辦法,為了保住涼州,只得向東晉求援。
因為張重華重用降將王擢,引起了涼州舊臣勳貴們的不滿,尤其是王擢的老對手張瓘更是恨的牙癢癢,在王擢連丟數郡之後,這種不滿情緒更加的嚴重了,舊臣勳貴們紛紛上書彈劾王擢,但此時的張重華已經病的很嚴重了,但他依然堅持派王擢領兵進軍陳倉,會同桓溫共同討伐前秦。
張重華的偏信偏用讓涼州的舊臣勳貴十分的不滿,這讓張重華的哥哥張祚看到了機會,於是便私下裡偷偷的爭取這些舊臣勳貴們的支援,想著扳倒張重華,自己上位。
張祚首先得到了撫軍將軍張瓘的支援,張瓘覺得張重華重用自己的老對手王擢是對自己的羞辱,再加上張重華已病入膏肓,就以國難當前,應立年長之君為由,公開的支援張祚繼位。
但是畢竟忠於張重華的人還是佔多數,因此張祚並沒有得到大多數大臣的支援,在王擢出兵後不久,張重華便病死了,在張重華的母親馬氏的幫助下,張重華的兒子張耀靈繼位,但是為了安撫張祚一派,馬氏封張祚為持節、督中外諸軍、撫軍將軍,輔佐國政,這讓張祚初步掌握了朝政,雖然暫時彌補了分歧,維護了涼州表面的團結,但其實內部已經暗流湧動了。
桓溫的大軍自穿越秦嶺古道到達武關後,武關的前秦守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是從哪裡冒出來的軍隊,直到桓溫打出了大晉的旗幟後,前秦守軍才驚慌失措,以為是神兵天降,此時的前秦根本就沒有預料到桓溫會走這條道進軍關中,所以武關守軍很少,很快就被桓溫攻陷。
武關攻陷後,再往前就是上洛縣,上洛是個小縣城,城小民寡,桓溫深知兵貴神速的重要性在留下了魏興太守江彪鎮守武關,負責協調北伐大軍的糧草攻應問題後,根本就沒有進行修整,當晚就率領大軍直赴上洛;
藉著拿下武關的勇勁,桓溫的大軍在一個晝夜的急行軍後,便到達了上洛附近,上洛城裡可憐的守軍在與晉軍短暫的接觸之後,便立即潰敗,桓溫攻取上洛後,大軍走出了秦嶺山區,來到一片開闊的沃野——關中平原,他們面前的地方叫青泥;
青泥也是個小縣城,但它離長安很近,此時的晉軍氣勢如虹,不費吹灰之力便攻克了青泥縣。
佔了青泥縣之後,長安郡已經近在咫尺,桓溫也沒有想到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