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8章 鄴城地獄,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桓溫的決意留下,蔣幹是即高興又不高興,高興的是在這危機關頭,肯有人義無反顧的留下來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慶賀的事情,不高興的是桓溫此時的頭銜只是一個小小的遊擊將軍,而且身邊只有八百人,力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計,可不管怎樣,蔣幹對於桓溫的留下共同堅守鄴城還是給予了極大的回報:首先他以冉智的名義封桓溫為大將軍,其次又讓桓溫全權統籌整個鄴城的防禦,可以說是給予了桓溫極大的信任。
而桓溫透過整頓鄴城的防務才發現,這些封賞都是不得已才為之的,首先冉魏政權的將軍們很大一部分已經隨冉閔犧牲在了魏昌城裡,留守在鄴城的將軍們也是逃的逃,跑的跑,其中大將劉寧帶走了鄴城內最精銳的胡騎三千人出走晉陽,另一大將蘇亥帶走了另外三千人出走常山,還有約五千名士兵則是四散逃離,也就是說將軍這一級的已經基本上都逃走了,桓溫的遊擊將軍在這裡已經算是很高的官了,所以蔣幹才會委任桓溫擔任守城官,同時給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大將軍頭銜。
而士兵方面,冉閔出征魏昌城時帶走了十萬兵,除了戰死和被俘的外,能回來的也就一萬來人,再加上各級將軍出逃時帶走了約六千名士兵和約五千名士兵自行逃離,此時的鄴城滿大滿算也就還剩兩萬人,這兩萬人守一個偌大的鄴城本身就很吃力,更何況還要面對舉國南征的號稱十萬雄兵的燕國鮮卑兵呢?
即便如此的困難,桓溫依然決定堅定鄴城,倒不全是為了冉魏這個政權,而更多的是為了漢族的老百姓,由於前期冉閔殺胡令的影響,鄴城成為漢族百姓心中最安全的地,所以近三年的時間裡,聚焦了近二十萬的漢族百姓,即便是加上前段時間的逃離,尚剩八九萬,再加上兩萬多計程車兵,也就是說現在鄴城內尚有近十萬人的漢族人。
既然決定了堅守,那麼就得認真的備戰,此時的燕國鮮卑兵尚在遙遠的魏昌城,從魏昌到鄴城,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此時居然冉閔已經過去了五天,也就是說還有十天時間鮮卑兵就殺到了鄴城,留給桓溫的時間只有十天。
桓溫繞著城轉了一圈,鄴城自曹操時代開始加固城牆,經過石勒、石虎、冉閔等人的不懈努力,鄴城的城牆已經十分的堅固,護城河也又寬又深,所以城牆上已經不需要再過多的考慮了。
再就是城門,鄴城地處平原地區,出於戰備需要,城門留的並不多,只有南面開了三個門,分別是鳳陽門、中陽門、廣陽門,東、西、北各一個,分別是建春門、金明門、廣德門,桓溫為了減少兵力分散,決定將南邊的鳳陽門和廣陽門直接築牆堵死,只留下一個廣陽門作為主城門迎戰,他將兩萬的兵力分成四份,其中劉建帶領三千人駐守建春門、張代帶領三千人駐守金明門,冉魏政權的長水校尉馬願率領三千人駐守中陽門,龍驤將軍田香率領三千人駐守廣德門。
曹操時代曾在鄴城西北角築有著名的銅爵三臺,即冰井臺、銅雀臺、金虎臺,這三臺都是以城牆牆基為基礎修建的,堅固異常,又處於整個城的制高點,站在臺上可以俯瞰整個鄴城內外,曹操時代主要用來練兵,三臺之間用浮橋式的閣道聯結,其中修造最早的是銅雀臺,高十丈,三臺附近的武庫、馬廄等都是為了作戰所用,由於軍事設施比較完善,所以桓溫決定以銅雀臺作為城防司令部,自己親率剩餘的八千人作為機動部隊駐守在銅雀臺,其中三千人作為機動部隊,可以透過銅雀臺直聯各個城門,隨時接應其他城門的戰鬥,另外五千人作為預備隊,在城內巡邏,防止可能的地道站或者間諜作亂。
兵力佈置安排妥當後,剩下的就是軍糧和外援的事情了,吃宮女這個事桓溫是萬萬做不出來了,石虎時代掠奪的近萬宮女此時已經吃的不足百人了,這百名宮女在桓溫的強烈要求下全部被當場釋放,不再食用,而釋放的條件就是桓溫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