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5章 成漢的混亂,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周楚跟馬亮出去之後,周楚安排自己的手下關悅,跟隨馬亮一同回巴郡,關悅是周楚的老手下,曾經也是乞活軍,也參加過彭城之戰,政治上十分可靠。
二人本來打算立即出發,可是馬亮說要先探望一個親戚,於是便耽誤了一天。
其實,馬亮根本就不是去探望親戚,而是去了瘐府,原來,馬亮根本就不是從巴郡而來,而是瘐援之直接從瘐府中派出來的,為的是節省時間,現在桓溫已經上勾,下一步再怎麼安排,自然要回去請求一下瘐援之。
瘐援之聽聞桓溫上勾之後十分高興,立馬修書一份,讓馬亮帶上後立即前往巴郡,讓於喜在巴郡設好埋伏,待桓溫入城之後就立即誅殺。
馬亮帶上書信之後,出了瘐府,再會同關悅,二人騎上馬,便連夜趕往巴郡了。
刺史府這邊,在郗超寫好奏章之後,準備讓驛卒送往京城的時候,京城的公文也同時抵到了刺史府,郗超開啟一看,臉色立即煞白,他連忙找到桓溫跟袁喬,讓二人彙報此事。
原來,朝廷的公文上要求桓溫立即回京述職,按照當時朝廷的制度,負責監察官員的是御史臺,一般是三年一監察,也就是對官員進行考評,因為是御史臺親自監察,所以也稱之為京察,可現在桓溫才當任半年多點,就要讓桓溫回京述職,這多多少少有點說不過去。
而且郗超敏銳的察覺道,此事可能跟瘐府有關係,上次桓溫硬闖瘐府之後,瘐援之好一陣都沒有動靜,以他那個睚眥必報的性格,這種平靜很不尋常,再加上御史臺大夫由瘐冰親自兼任,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要召桓溫回京述職了。
二人找到桓溫之後,向桓溫彙報了此事,本以為桓溫也會驚慌失措,沒想到桓溫哈哈大笑了起來,他直接拿著朝廷公文對郗超說道:“你在奏章上再加上一條,就說三個月之後,我當帶著成漢賊首李勢親自回京述職。”說完,便把公文扔一邊,瀟灑的走了。
郗超和袁喬見桓溫如此瀟灑,心中不免為他捏一把汗,但是主帥都這麼說了,當小兵的還有什麼辦法呢?於是便依桓溫所言,在奏章上如實的彙報了桓溫將出徵蜀地之事,待歸來之時再回京述職,當然,口氣不能像桓溫那樣瀟灑,該委婉還是要委婉一下子的。
七日後的早晨,大霧,在一切準備妥當後,桓溫趁著霧色,帶著袁喬和周楚,帶著精挑細選的兩千名士兵,以及一個月的糧草,趁著霧色,開始尚著江水逆流而上,此時的長江還不叫長江,而是叫大江。
桓溫準備了三十條大船,其中二十條用來運兵,十條用來運糧,桓溫跟袁喬共同乘坐一條大船,位於船隊的正中間,指揮著船隊前行。
由於此時的長江還沒有改造,河流十分的湍急,懸崖也十分的陡峭,而且還有不少暗礁和險灘,萬一不小心撞了暗礁和險灘處,那麼船隻就有擱淺的危險。
所以,細心的郗超準備為船隊找了三個熟悉江水情況的嚮導,來幫助船隊通行。
這三個嚮導都是長期跑船的人,在當時運送商品物資,基本上就是靠水路,這三個人長期的往返於荊州與蜀地之間,熟悉沿途的水文資訊,所以由他們作為船隊的嚮導,再合適不過了。
其中一個姓許的船工,人稱許老漢,往返荊蜀兩地三十多年,經歷了荊蜀兩地的很多歷史事情,幾次死裡逃生,堪稱荊蜀歷史的見證人,桓溫也十分喜歡跟他聊天,透過許老漢的口中得知,這次叛亂主要原因是因為成漢國皇帝李勢沒有兒子,他的親弟弟李廣就希望當哥哥的能效仿東晉的晉成帝傳位晉康帝,立自己為皇太弟,沒成想引起了李勢的懷疑,於是便派巴郡太守李奕征討李自己的親弟弟李廣,結果李奕剛出發沒多久,李廣因為受不了壓力而自殺。
李奕看到李廣自殺,心裡很不是滋味,都是一奶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