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章 鮮卑拓跋部,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桓溫準備討伐的這三個遊牧民族當中,又以鮮卑拓跋部最為強大,幾乎佔據了整個代郡、雲中郡。
鮮卑起源於先秦時期。當時,一些遊牧民族分佈在匈奴以東、燕國以北的廣大地區。因為他們是胡人以東的民族,所以被當時的中原王朝稱為東胡人,不過此時的東胡人勢力強大。那個時候匈奴還未崛起,所以匈奴經常遭到東胡民族的劫掠。
到了秦漢時期,匈奴族出了位天之驕子冒頓單于,他以強力手段統一了匈奴諸部,建立了強大的草原匈奴帝國。原本佔優的東胡也在與匈奴的戰鬥中敗下陣來。被迫西遷,在遷移過程中,他們逐漸分離。其中一支遷移到烏桓山一帶,逐漸演化成烏桓族,另一支則遷移到鮮卑山演化成為鮮卑族。
因為實力弱小,他們被迫依附於匈奴,經常隨匈奴攻打漢朝。
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朝強力攻打匈奴,削弱了匈奴的勢力,到了東漢時期匈奴族被迫分裂。分裂的北匈奴被漢族逐出了漠北,而南匈奴和烏桓族開始依附漢朝生存。
烏桓族曾一度成為草原王者,但是烏桓被曹操的進攻削弱了。在匈奴和烏桓勢力接連被削弱後,北方草原上出現了很大的權力真空。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草原勢力真空開始被分裂的鮮卑諸部填充,但是與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不同不是,鮮卑從來沒有完成真正意義上的部族統一。
其實東漢時期,鮮卑首領檀石槐曾經短暫統一過鮮卑各部;當時檀石槐建王庭於彈汗山,東退扶余、西敗烏孫、北拒丁零、南與東漢對峙,建立起東西跨越萬里的龐大汗國。也許當時稱為部落聯盟更合適,因為缺乏有效的政治管理體制,檀石槐一死統一的鮮卑汗國就土崩瓦解了。
所謂部落聯盟就是說鮮卑還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權,雖然承認部落聯盟首領,但是各部還有很大的自主權。所以當雄才大略的檀石槐去世後,他的兒子和連繼位卻不能控制鮮卑各部;各部開始獨立發展,大體分為東部鮮卑、中部鮮卑和西部鮮卑三部分。
到了曹魏時期,軻比能曾經統一過東部鮮卑和中部鮮卑,也就是說距離鮮卑再次統一為時不遠了;
當時軻比能非常有手腕,交好曹魏不過是為了騰出手來進行統一戰爭,巔峰時期控弦之士達到了十餘萬。
眼看軻比能勢力越來越大,魏國幽州刺史王雄果斷派出刺客韓龍將其刺殺,其政權立刻崩潰,鮮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戰。
也許事不過三的規律也適用於鮮卑的統一,在檀石槐和軻比能兩次統一嘗試失敗後,鮮卑再也沒有機會作為統一的汗國稱霸草原了。從某種意義來說,刺殺軻比能的刺客韓龍改變了歷史。
失去統一良機的鮮卑各部,根據地理位置分為東部鮮卑、中部鮮卑以及西部鮮卑三部分。而按照部落劃分大概分為七部分:東部鮮卑有宇文部、慕容部、段部,中部鮮卑的拓跋部,西部鮮卑的乞伏部與禿髮部。從東部慕容部中分出的吐谷渾,後來遷徙到祁連山一帶也成為一方霸主,這就是著名的鮮卑七部。
屬於中部鮮卑的拓跋部,最早居住在大興安嶺北部嘎仙洞附近,在拓跋毛時期,曾是鮮卑族的盟主,東漢時期,北匈奴西遷,南匈奴保塞,鮮卑族西遷佔據了漠北,其中拓跋氏也在這個時候跟隨西遷,演變為中部鮮卑。
到了東漢末年,鮮卑拓跋部首領拓跋鄰帶領部族繼續南遷,最終到達“始居匈奴之故地”,也就是佔據了過去南匈奴佔據的漠南一帶,而南匈奴被迫南遷到黃土高原。
到達漠南後,首領拓跋詰汾的長子禿髮疋孤率領一支進入了河西走廊,演變為“河西鮮卑”,也就是後來的鮮卑禿髮部。其餘大部分則在拓跋力微的統領下,繼續遊牧於漠南。當時的其他鮮卑族都把頭髮剃去一部,而拓跋部還保留辮髮,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