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阿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2章 對壘青衣江,謀晉,石頭阿愣,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誤撞的碰到了桓溫率領的晉軍主力經過這裡,幸好青衣江河寬水急,前秦軍隊船支又不足,因此無法攻打江面上的晉軍,兩軍就這樣只能隔江相望,誰也不敢主動發起進攻。

其實當前的局面對桓溫十分的不利,首先從兵力上來說,晉軍只有五萬餘人,而且這五萬餘人還是桓溫搜刮的荊州各地郡縣的地方保安部隊、民團勢力、地方大族的府兵等等,戰鬥力自然不如正規軍。

其次是效仿問題,此次桓溫所帶的將領都是年輕將領,其中游擊將軍高衡和前軍督護田洛雖然皆出自於北府軍,戰鬥力強悍,但是那是在北府軍整體戰鬥力都強悍的情況下進行的,現在的部隊戰鬥力肯定是要遠低於北府軍的,這就很考驗將領的智慧了,右衛將軍龔正雖然是老將軍了,自彭城之戰時就一直跟隨桓溫,但是自滅成漢之戰後就一直在地方上任職,再沒有參與其他的戰鬥,此次桓溫實在沒辦法了,才重新啟用他,所以戰鬥力也是要打問號的。

但是,桓溫又深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道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場遭遇戰是無法避免的了,為此,桓溫決定以自己為誘餌,採用虛張聲勢的方式,來迷惑秦軍。

於是,桓溫決定派出使者乘小船前往秦軍營地,首先向苻堅表明了身份,然後又向苻堅表明自己現在在水中無法出戰,因此要求秦軍退出青衣江河畔,以便騰出地方讓晉軍登陸,然後雙方再展開決戰。

苻堅在聽聞桓溫就在江中某船之上時,大喜過望,因此連忙召集諸將商議,面對桓溫這條大魚,所有人都喜出望外,因此紛紛表示可以讓出河畔位置,在晉軍登陸立足未穩之際再出兵阻擊,則大事可成。

唯有王猛堅決反對這個計策,王猛與桓溫早前相識,深知桓溫的能力和魄力,桓溫是短兵相交的天才,越在危急關頭越能暴力出超強戰鬥力,況且河畔地域狹小,大部隊無法展開,秦軍的兵力優勢發揮不出來,反而有利於桓溫發揮自己的優勢。

因此王猛建議,要麼在晉軍快要靠岸之時,半渡而擊,要麼就直接撤出十里地,讓晉軍完全登陸之後,在寬闊的地域再與晉軍決戰。

然而可惜的是,苻堅再次否決了王猛的建議,他認為半渡而擊不符合自己一貫的光明磊落的作風,那樣做的話會讓天下人恥笑,因為他對王猛說道:“朕有百萬雄兵,光是把馬鞭投入江中,就可以截斷大江,還怕桓溫區區幾萬大軍不成?”

正是苻堅出於對自己部隊的一貫自信,他還是覺得讓出河畔之地進行決戰最為恰當,因此便命信使回去向桓溫覆信,表示自己原因讓出河畔之地,讓桓溫率領晉軍大膽登陸。

桓溫在聽到信使的回話之後,不由的微微一笑,其實這只是桓溫的權宜之計,桓溫深知自己的兵力不足,士兵都是新招募的,戰鬥力不行,登陸就是個死,因此便虛張聲勢,假意讓秦軍撤出河畔之地,以便自己登陸後與對方決戰;而本意卻是想在等秦軍後撤之時,便命晉軍開足馬力立即撤出青衣江,經三江交匯處轉至泯江上,以便甩開秦軍。

由於秦軍沒有船隻,而青衣江與泯江又在樂山交匯,晉軍走水路還好說,而秦軍若是要從陸路追擊的話,還要從樂山繞一個大圈,即便是騎兵再快,也快不過走水路的晉軍,桓溫就是想透過這個方式來脫離秦軍。

然後,事情的發展總是超出人們的想像,就在苻堅下令部隊撤出河畔之地,桓溫也命令船隊後隊改前隊,前隊改後隊掩護前隊撤退,只令訊號旗一下,就立即後撤的時候。

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妖孽小書生

戲命師本尊

明之燭

石頭阿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