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節,大清女醫,二月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
不過咱們今天,先不說這皇家的事兒。
…………
上回說到,沈如是被胤礽兄弟邀請,大家一起,向北邊趕路。
這一群人路上走了兩天。到了淮陰縣。就正好,遇到了這麼一戶大戶人家開宴席。
這家人家門口,那真叫一個車水馬龍,人山人海。胤礽和胤禛兩人,騎著馬就過去了。後面的沈如是,還和自己身下那匹馬較勁呢。也沒抬頭。有個侍衛經過好奇的看了一眼,突然,很驚喜地“咦”了一聲。
胤礽回頭看他。那侍衛道:“主子!這家在祭神。”
胤礽扭頭過去,果然看見這一戶,朱牆上方,院子的東南角的位置上,一直高高的旗杆,上面掛了個碗盆之類的東西,旁邊飛了兩隻烏鴉。
沈如是不解,正想發問,就聽見噼裡啪啦一陣子鞭炮響。三五十個衣服有點破爛的漢子,就喜笑顏開的擠進門去。
沈如是一時好奇,就攛掇胤禛:“你想不想進去看看?”
…………
胤禛白了沈如是一眼,心裡有點哭笑不得。
這儀式沈如是不認識,胤禛卻不可能不認識。這是滿人習俗,祭天謝神拜祖宗。
滿人在關外,傳統的認識中,認為白為陽,黑為陰。所以祭神的時候用白肉。廚子趁著豬不注意,一刀捅進心臟,快準狠。那豬就死了。然後取這肉,只用花椒大料,不加鹽和醬油,熬好的肉,就是“白肉”了。白肉中的上品,又稱為“晶肉”,只有皇家人設祭的時候分發給大家。
好不好吃呢?一個字:膩!
那肉固然看著優美,形狀也不厚不薄。可是什麼作料都沒放——這年頭,吃慣了山珍海味的達官貴人們,誰稀罕吃這個呀。
其實滿族人自己,一開始還是挺習慣的。大家因為原先還是遊牧民族麼,隨身帶著小刀火鐮荷包手巾板之類的。皇上給大家發白肉吃,大家就掏出小工具,一人一塊咬著吃。吃得還比較興奮。
結果這風氣就被一群漢人大臣給敗壞啦。漢人多少年的傳承啊。那講究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誰吃什麼大肥肉啊。
就有那機靈的,隨身帶了一張薄紙——就是蒙在春宮畫上可以描摹的那種叫做“蟬翼”的紙——然後在上面抹了醬油抹了鹽。過分的可能還用雞湯泡過。等到吃白肉的時候,就弄出這紙來,把大白肉用醬油紙抹呀抹。不錯,這回不就能吃了麼!
後來滿族大臣就學會了。自己家弄肉的時候,也搞得花樣齊全。不過這個風俗還是滿人的。哪個宅子東南角的“祖宗杆”上有烏鴉飛,又放炮,那就是人家祭神了。
胤礽和胤禛哥倆當然都是滿人。這幫侍衛也多半是天子親選的上三旗。大家一看著排場,就知道是什麼事兒了。不過沈如是這麼一說,卻沒一個附和的。
為什麼呢?祭神這個事兒,除了吃白肉的傳統,還有一個傳統。那就是主人家放了鞭炮大開門,就是在請大家來一起吃肉的。當然,不用交錢。甚至連聲謝也不用說。這飯算是“神賜”的,而且你吃得越多,主人越歡喜。
京城的大戶,有的時候一次祭神能吃掉二十多隻大肥豬。
這個習俗最開始漢人還不太熟悉。後來大家知道了,這不就是白吃飯的好事兒麼!於是一聽到鞭炮響,浩浩蕩蕩許多人去吃啊!那是多少天就指著這一頓的油水呢。
於是,也就出了個詞語,一個大家很喜聞樂見的詞語——吃白食。
沈如是提議大家都進去看看。胤禛都不知道該怎麼說她了。這一行人領頭的可是胤礽。堂堂大清的太子,跑到別人家吃白食。這像話麼?
…………
那侍衛叫了一聲,引出沈如是這麼一句話來。自悔失言,就忽悠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