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0節,大清女醫,二月花,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兒。當知道!這幫人最初只是想到關內的花花世界劫掠一番的,根本沒有想過當天子!
蒙古這盟友如此關鍵,還因為多少年來“北邊”就是中原政權的頭等大敵。秦有始皇築樊籬卻匈奴。漢有衛霍戰翰漠封狼居胥。五胡亂華時匈奴南下,元蒙乾脆就是遊牧人坐了王廷。只看明代一字排開的“九邊”防線,就知道以種植為主的中原政權對於以畜牧為主的北方人是如何警戒的了!大清政府卻恰好與蒙古交好。漫長的北方不是他們的敵人而是盟友,對於一個政府的國防壓力來說,那真是省了大事兒!玄燁拳打三藩腳踢臺灣,折騰得起勁兒。不能不說沒有這個因素。北方的蒙古,除了是打天下的盟友,還是坐天下時的保障。
只不過隨著大清的江山坐的越來越穩,這盟友什麼的,顯得就不那麼有用了。政治這東西相當喜新厭舊。蒙古人有用的時候,科爾沁的女人把持了幾代皇后。蒙古人沒用的時候,能不能進了皇帝的後宮都是大疑問。
這麼顯得沒什麼用的盟友,之所以還能吸引朝廷重臣們的視線,就因為太子爺,親自在搞試點了。
…………
太子爺胤仍自從從西洋回來,接人待物都謙沖了幾分。不管怎麼說,這位都是國家的正統繼承人。大家也樂意和他親近。都湊過去幫忙。太子爺的計劃,沒多久就搞了出來。
份量足夠的大員們一傳閱:嗬!有點意思。
太子的計劃分這麼幾步走:
最開始,派人到蒙古收羊毛去。一邊收羊毛,一邊修路——不是指在草原上修什麼漢白玉街道,而是跑出幾個固定路線來,最好能用直達的某條路線,把蒙古的大小部落串起來,形成一兩個聚居點。讓蒙古人也熟悉來這裡換東西。
這一步是水墨功夫,而且幾乎是純虧損了。從大清送到蒙古,一根針也得翻個幾倍價錢,不用說別的了。可是好處,也很明顯。這些人的水準一眼就看出來:摻沙子,讓蒙古人熟悉清人的存在。最好日常生活中離不開。
第二步思路類似,做的更深入點。蒙古的羊毛組織當地人,或者招募南邊沒有土地的,北上做工。放著這麼大的國家,羊毛的銷路沒有問題,實在不行,還有西洋可以賣麼——大阿哥的水師那個時候應該也訓練的差不多了。大家一邊鍛鍊隊伍,一邊做點買賣。這樣幾年十幾年,蒙古的經濟命脈可就全在大清手上了!
這種時候,就是有葛爾丹這樣的人物造反,那隻怕他手下,也沒人願意響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