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的小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頁,馴化儲君後我辭官了,東邊的小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匈奴人!」
姜玉竹短暫驚訝過後,又百思不得其解問道:「匈奴人究竟給了靖西侯什麼好處?」
大燕與鄰邦諸國開通互市,可有一些物品禁止販售給外族人,比如槍戟和火硝,石炭和精鹽,若有違反律法的商販,一經發現,一律問斬。
能夠讓靖西侯冒著被參奏的風險和匈奴人交易石炭,背後定然有巨大的利潤驅使。
「大宛馬。」
太子的回答讓姜玉竹豁然開朗。
原是如此!
要知大燕土地廣袤,境內雖有不少種類的馬,可多是四肢短小,脖粗肚肥,奔跑速度緩慢的山地矮馬,這種矮馬平日裡只能幫人馱運物品,上不了戰場。
因此大燕與羯族這種高原遊牧民族對戰時,在戰馬上沒少吃暗虧。
為此,歷代大燕皇帝都十分渴望培育出本國的戰馬,好在兩軍對戰時,彌補上這個致命的短板。
在諸多種品相的馬匹中,當屬西域的大宛馬最為強健,這種馬四肢健美,體態均勻,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是戰場上不可多得的利器。
在京城,大宛馬同樣是不少貴族趨之若鶩的寶馬。
耀靈帝為了培育出這種戰馬,特在雍州設立戰馬司,每年要從戶部撥出不菲的銀款供給開支,可養育戰馬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光是飼養戰馬的糧草,一年就要花費上萬金。
靖西侯近幾年上奏耀靈帝,告之隴西馬場的規模日益壯大,戰馬數量與日俱增,同時要求戶部提升撥款限額,以維持西北馬場的開支,
為了讓耀靈帝信服,靖西侯每年會往京城送來八百匹大宛馬,這些大宛馬會被耀靈帝當作獎賞,賞賜給王公貴戚和朝中臣子。
姜玉竹腦中飛快打起了算盤,她思路片刻,緩緩道:
「如此看來,隴西馬場裡的戰馬,恐怕都是靖西侯用走私石炭同匈奴人換取來的,大燕培育一匹戰馬需要花費八十兩銀子,可若與匈奴人交易,只用一擔石炭就能換取一匹戰馬,靖西侯兩頭撈好處,光在一匹戰馬上就能賺七十兩銀子,臣記得戶部記載隴西馬場共有二十萬匹戰馬,那就是一千四百萬兩銀子,相當於大燕三分之一的國庫收入。」
相較於大燕人稀罕大宛馬,匈奴人同樣珍惜能夠為他們在寒冬中取暖的石炭。
可匈奴人不善於開採石礦,大燕又禁止商販向他們交易石炭,因此在匈奴國,一秤石炭的價格可能抵上數隻牛羊。
詹灼鄴在小少傅掌心塗抹好祛疤膏藥,輕輕纏繞起紗布,從始至終,少年心裡都在盤算著靖西侯中飽私囊的銀錢,愣是一聲疼都沒喚出來。
第43章 出使金烏
正午時分, 餘管事匆匆進入書房通報,說宮裡的曹公公來到太子府,有一道聖上口諭要傳達。
姜玉竹和詹灼鄴走出書房, 迎接聖上口諭。
耀靈帝的口諭言簡意賅, 大抵便是皇城司經過一夜審訊,已從薩滿大巫口中審出擾亂先皇后虞祭大典的幕後主使者,就是後宮裡的康妃。
究其原因,是太子在歸京那年,親手割掉了康妃父親的舌頭, 從而致使康妃心生怨恨,暗中謀劃多年,想法設法除掉太子。
耀靈帝下旨處死康妃,皇貴妃執掌後宮, 多年期間卻沒有察覺到康妃的計劃, 因此亦受到責罰。皇帝削去登華宮一年例銀, 並勒令皇貴妃交出鳳印, 日後與宸妃和端妃一起共掌後宮。
至於大皇子負責協理禮部, 虞祭大典上出了亂子, 他難逃其責, 亦被皇帝收回了禮部協理權。
姜玉竹跪在冰涼的鵝卵石地上, 她聽著曹公公尖細著嗓子念出口諭,一顆心好似漸漸沉進了冰水裡。
她悄悄瞥向一旁跪立的太子, 見男子神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