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8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們就想著,先在下頭選幾個地方,輪作試試……」
輪作理念早在魏晉時期就有雛形,但也只是理念,直到大祿朝發展至今,也只在南方有過小範圍試種,仍未普及。
南方有了一點先例,皆因那邊經濟發達,大多農戶同時還有別的收入,縱然輪作效果不佳,也不至於影響生計。
況且一年兩熟乃至三熟,就給了極大的容錯率,同一年完全可以多次嘗試、糾正。
但北方的情況更複雜一點,不足以全盤套用南方經驗,且地形水土和農作物品種也不同,參考價值不大。
總體而言,北方商業經濟不及南方,絕大部分農戶的生活完全依賴種地,又一年只得一熟,種豆子就不能同時再種小麥。但凡有個什麼差池,這一年的農耕就毀了,百姓餓肚子、朝廷難稅收,提議的人勢必成為眾矢之的。
再者單純更改農作模式容易,後續中秦放鶴提到的由朝廷出面調控價格、收購作物、協調比重等,則是大頭。
誰來開這個口子?哪個衙門負責?先收貨還是先朝廷撥款?這份差事派誰去?
一個鬧不好,又要無事生波,鬧起黨派之爭。
所以一直以來,都無人敢率先開口推廣。
當年方雲笙任清河府知府時,也曾試探性向上遞過摺子,但他太過謹慎,全程畏縮,以至於摺子上沒幾句實質性建議,直接就被內閣當廢話壓下了。
董春當時就覺得奇怪,因為方雲笙此人素來不大熱心農桑,怎麼好端端的,忽然又要搞起什麼農事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