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2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該不至於死了……
好歹也是個舉人,倘或真的在京期間出了人命,依子歸和他師門的耳目,必然早就聽到風聲。
康宏直接給他氣樂了,啼笑皆非道:「那到不至於。」
秦放鶴就隱約猜著了。
想必,是杜文彬著了別人的道。
他可能連考場就沒進去!
第71章 舊友(二)
杜文彬此人,相較康宏,說得好聽一點,性格更為率真,待人更為真誠,說得不好聽了就是愛憎分明比較莽,易輕信別人。
當初他們和秦放鶴等人在紅葉寺初遇,開口便問對方來歷和赴京動機;後來在醉仙樓,初見趙沛,雖知勝算不大,也是他頭一個衝鋒陷陣,由此可見一斑。
若遇到的一直都是秦放鶴和趙沛這等不會輕易主動害人的倒也罷了,萬一遇上心思不正的就容易栽。
「我們兩家雖非同城,然祖上隱約沾著點親,早年便曾有過往來,故而自幼相識,關係較常人親近些。當初還在南邊時,我便時常提醒他,切莫交淺言深,凡事說一半留一半,也別人家說什麼都信。」提及往事,康宏嘆道,「他每次倒也聽,可答應得可爽快,忘得也爽快……」
秦放鶴心道,這就是之前過得太順了,沒怎麼吃過大虧,所以不長記性。
「世人常說家醜不可外揚,原本這事我也不打算向外說起,可大家都不是外人,我也顧不上那麼許多,權當給你們提個醒吧,日後再見此人,可要遠著些。」康宏苦笑著講起事情始末。
齊振業大驚。
怎麼聽這個意思,始作俑者還活得好好的?
當初康宏一行人從江南出發,看似同鄉成群結隊,實則並非鐵板一塊。
想也是,自古文人相輕,這些又都是江南之地拼殺出來的舉人,自然各有傲氣。康宏和杜文彬固然排名靠前,眾人也未必對他們唯命是從,中間偶有齟齬也實屬尋常。
剛抵京那段時間倒也還好,面對陌生環境中太多的外人,在都城威勢的壓迫籠罩下,同鄉的凝聚力空前強大。但是隨著認識的人漸多,個人揚名進度不一,之前埋下的隱患也漸漸顯露出來。
其中康宏和杜文彬素來文采最佳,且二人性格互補,時常共同進退,很快就在京城文人圈中打出一點名頭,其他人倒顯得平平了。
時間一長,難免有人心裡不痛快,話裡話外都在指責他們兩個只顧自己,也不想著拉一拉同鄉。
杜文彬性格爽直,涉及原則問題一點就炸,幾句話說不到一處,便與他們吵了個翻天。
他的想法很簡單,掙前程
麼,本就各憑本事,京城都來了,機會擺在面前,誰也沒攔著,你自己不往上湊,又賴得了誰呢?
他當眾輸給趙沛都不怕丟臉了,康宏事後討教,也沒覺得低人一等,其餘人卻嘴上謹慎、心中怯懦,也叫他瞧不起。
怎麼,偏你們的面子就值錢?
坐享其成罷了!
自此之後,康宏和杜文彬便開始脫離大部隊,兩人單獨行動。
也就是後來秦放鶴他們看見的,不再與兩浙會館眾人同出同進。
秦放鶴等人面面相覷,原來早在那時便已埋下導火索。
康宏和杜文彬雖然不再與同鄉們一起行動,可仍住在兩浙會館,整日低頭不見抬頭見,氣氛一度尷尬。
「我素來是個狠心絕情的,一時斷了,也就斷了,」康宏淡淡道,「可有成向來嘴硬心軟,時間一長,就想起對方的好處來……」
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