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7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麼太子是如何知曉的呢?說不得便是柳文韜告訴了傅芝,傅芝又告訴了太子……
這樣看來,傅芝雖沒有明確站隊,當然,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和來日前程,足可自成一派,無需攀附他人,但至少短期內不會與自家為敵。
這就夠了。
秦放鶴含笑點頭,拍拍女兒的肩膀,「甚好。」
因要先趕往福建交接船隻,董娘還問阿嫖,是否要順道去章縣與阿姚道別。
阿嫖想了想,搖頭,「不必了。」
說了又有什麼用呢?不過徒增煩擾罷了。
左右她這幾年常常在外,一時杳無音訊也是平常事。
四月末,一行人按計劃南下,先去船廠和市舶司結算手續、領取公文,然後與選出來的一干舵手、水手匯合,再次確認名單和物資清單後,進行了為期一月的集中訓練和磨合。
此番出海,勢要開亙古未有之壯舉,成就開天闢地之偉業,馬虎不得,必須令行禁止。
期間,阿嫖親自往寡婦島去了一趟,與那些女島民深談,承諾無論成與不成,都會交給她們足以支撐兩年的糧食。
「若事成,回國後我另有厚報。」
寡婦島上眾人天性愛冒險,本就心動,一聽又能先領糧食,當下便有幾人願意。
眾人商議三天,最終選出十五名精壯女人,簽訂為期三年的僱傭文書,正式歸入阿嫖麾下。
自此,以阿嫖為船長,董娘為副船長,連同水手、雜役、隊醫等在內,合計一千一百三十七人的隊伍正式成型。
天元五十二年五月末,東南風漸強,阿嫖一行三條大船混在一干出海船隊中,悄然向歐洲進發。
這些年各國貿易頻繁,這幾條成熟的航線上船隻往來川流不息,她們這三條船並不顯眼。
阿嫖和董娘所在的主船領航,領導水手的是個五十多歲的舵手,人稱老黃,漁民出身,此前多次受僱於官商船隊,有豐富的航海經驗。
他很擅長觀星看海,預測天氣,只要揚臉感受撲面而來的風,是否有雨、幾時下,都能摸個差不離。
老黃話不多,人卻極幹練,對阿嫖,尤其敬重。
「秦閣老和周學士的玉米救了好些百姓的命,咱們不能當面磕頭,見了您也是一般!」
眾水手深以為然。
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只要當官的肯為百姓辦事,就是好官,那麼他們為對方的後人賣命就是本分。
因事關重大,老黃還帶了他的兒子小黃,「這小子笨嘴拙舌,您別嫌棄……」
小黃二十來歲,比老黃話更少,是個啞巴一般的青年,但卻頗得其父真傳,手腳麻利。
對待阿嫖和董娘,也有與父親如出一轍的恭敬。
初期航行非常順利,阿嫖準備的那些收攏人心的手段,幾乎沒派上用場。
其實底層百姓的需求很簡單,心思更簡單,他們也不知道之前曾有過怎樣的暗流洶湧,彼此較量,只知道是上面的大官相公們吩咐下來的。
既然如此,就是朝廷要出來找東西,但是具體找什麼、怎麼找,他們不知道,也不關心。
他們自動剝離了大腦,將全部指揮和行動權上交,只聽命行事。
阿嫖沒有糾正。
反正已經出港,他們也無處求證,不如將錯就錯。朝廷和個人的威懾力畢竟不同,有朝廷的招牌壓著,他們就輕易不敢動亂。
聽話,統一,在大部分時間都是最重要的。
大祿通往歐洲的海上路線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