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8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岑康自知失言,忙不迭賠禮,「誤會誤會,真是誤會,我不是那個意思……」
嗨,瞧我這張嘴啊!
眾人發出善意的鬨笑。
再讓你挑三揀四,嘴上沒個把門的。
人家撇家舍業在海外一待十多年,容易嗎?你也不好生安撫,上來就嫌棄,豈不是將人家半生心血視若無物?
這誰受得了!
這次剛從大祿來的同行便悄悄拉拉對方的衣角,小聲解釋瞭如今大祿的版圖,後者聽得目瞪口呆。
乖乖,他在倭國久了,竟不曉得外頭世道變化如此之快,如今大祿疆域竟這般遼闊?!
相較於其他地勢平坦的富礦,倭國這種地形複雜的,確實有點遭嫌棄哈。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同樣的嫌棄也出現在大祿都城望燕臺的朝會上。
佔吧,相較佔領別的地區……好像利潤微薄了些;可不佔吧,白打了,一旦撤兵,倭人必然死灰復燃……
種地?
國人最愛種地,但倭國海嘯、地動頻繁,又實在不像什麼宜居之所,好老百姓恐怕不大願意過去。若要強迫,那就變味兒了。
趙沛靈光一閃,進言:「不如以倭國為海外流放之地,一來不為他人做嫁衣,二來也可使囚徒開荒,算是物盡其用吧。」
因蒸汽機大規模利用,國內好些原本的廣袤苦寒之地搖身一變成了聚寶盆,讓那些囚犯佔著未免太過暴殄天物,不如就叫他們去海外開荒。縱然遭遇天災,出現傷亡,也不覺得可惜。
正好倭國火山、溫泉極多,多硫磺,倒是很適合開設軍工廠,生產彈藥。
秦放鶴也說:「此言甚是,除此之外,倭國漫長廣闊的海域也能養活許多人,流放人員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既可以消磨精力,且倭國四面環海,也不怕他們逃逸……」
平心而論,以現在大祿的人口,其實遠不到需要對倭國擴張的程度,但局勢發展並不完全受本國控制,機會就這麼來了,放走可惜,誰知還有沒有第二次呢?只好打。
況且等到了後世,科技真正發展起來,各國又將對領海展開激烈的爭奪,有這麼一片「自古以來」的海外基業,也不算壞事。有倭國和法蘭西國作為海外據點,既可以牽制歐洲和北方俄國,後世的洲際飛彈也能輕鬆覆蓋全世界了。
所謂真理,都在大炮射程之內。
雖然他大機率沒辦法親眼見證真正的盛世,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說白了也就是這麼回事兒。
於是事情就這樣簡單粗暴地定下來。
自盛和四年起,大祿開始向倭國穩定增兵、遷移流民,以京都為據點,逐漸向四面擴張,遍地開花。
盛和六年初,倭國天皇投降。
大祿方面以倭國國內有反對聲音為由,要求倭國處死「和平的反對者」足利一族,並召集各地大名齊聚京都。
期間足利一族反,近半大名不聽調遣,倭國天皇惱羞成怒,依據大祿方要求,將其定性為叛賊,出兵剿滅。
直至盛和七年,足利一族最後一名成員被斬首,各地大名或死或敗,倭國已名存實亡。
盛和八年正月初五,大祿正式接受倭國投降書,並根據約定,將倭國天皇送上去往北方小島的船,名為遷居,實為幽禁。
盛和十年,倭國最後一任天皇在北方島嶼的別館內病死。
第288章 唯吾獨尊(六)
除礦藏之外,倭國四面是海,不僅多有蝦蟹、鮑魚、海膽之類的珍饈,也盛產各種珍貴絢爛的優質大海珠。每每都有經驗豐富的漁民過去採集了,製成極富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