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2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值此風雨飄搖之際,任何國家都會趁機抬價,且不說陳芸買得起買不起,大祿財大氣粗,何不施捨一二?
別人白給的,總比自己掏銀子買的香。
大祿百姓往往骨子裡都有一種名為「仁」的東西,哪怕曾經有過摩擦,也見不得旁人遭罪,於是陳芸的親筆求援信一到,就有不少朝臣提議援助。
「交趾曾為我國疆土,如今也是友邦,若任由其滅亡,於情不合,於理不容。」
「是啊,我朝以仁為本,若此刻援助一二,也好彰顯我大國風範……」
「陳昭野心勃勃,暗中與吳哥勾連不清,卻對我大祿不甚恭敬,若叫他得勢,則西南永無寧日。」
幾年曆練下來,太子早非吳下阿蒙,聽了這話便皺眉,「瘟疫乃滅國之害,縱以傾國之力,也非日內可成,如何救?又當遣何人去救?況且如今我大祿也深受旱澇之害,北方蠻族猶如惡狼猛虎,正伺機而動,正是內憂外患之際,若貿然助交趾,南北兩線並舉,恐左支右絀,疲於應對。」
眾朝臣紛紛點頭贊同,方才提議救援的幾個臣子就有些乾巴巴的。
救人施恩,說得輕巧,可也得看看這筆帳划算不划算!
真當咱們家的銀子也是大風颳來的不成?
當年打高麗犧牲的那些將士,墳頭草還沒死絕呢!
但凡救援,首當其衝的便是太醫署。
這不單單是能否立功的問題,一個鬧不好,是會死人的!
醫者仁心不假,懸壺濟世也不假,可醫者也是人吶,也有父母妻兒,為國捐軀倒也罷了,雖死而無悔,可為了個什麼勞什子交趾而死?
冤不冤吶!
故而太醫署的最高長官太醫令適時出列,鏗鏘有力道:「太子所言甚是,如今我國各處都有災民,太醫署已有三成人手奔赴各地,救治病患,預防瘟疫。再者還要預備北方幾省駐軍的軍醫和預製丸藥、膏藥、炮製生熟藥材,連國子監下轄的醫科學生都調撥來不少,依然忙得不可開交。故而南下交趾救援一事,只怕心有餘而力不足,還望陛下三思。」
藥材也好,大夫也罷,一概都是有數的,短時間內地裡長不出來!眼下正值多事之秋,保不齊什麼時候前線就打起來了,自然要先留足自家用的。
事急從權,內閣幾人也顧不上列隊,董春、胡靖、杜宇威三人湊在一處,合計了兵部和工部今年以及未來兩年的預算開銷,最終由董春拍板:「啟奏陛下,南北並舉,恐不是上策。」
這個體面要不起。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如今交趾國內疫情泛濫,正是最危險的時候,鄰國又不欠他們的,不落井下石也就罷了,何必再往上湊?
不如略等等,等那邊風頭過去,該死的人死得差不多了,再行濟世救人那一套。
「准奏。」天元帝從來就務實,當場定了,「援助交趾一事,正月之前不必再提。命交趾境內我朝禁軍北撤,退至邊境線外待命。」
邊境線外,自然還在交趾國內,時間久了,也就成了朕的了。
「是。」交趾那邊過來的使者應了,「只是陳芸頗有心計,此番大有共沉淪之相,若想讓她放人……再者微臣離開交趾已二月有餘,如今那邊疫情蔓延如何,尚不得而知。」
這兩個月之內,交趾又死了多少人?大祿之前派過去的援軍染病情況如何?
若貿然撤軍,陳芸是否會狗急跳牆,魚死網破?
這個當口,都不用真刀真槍的對上,只要一個染了瘟疫的死士沖入我軍陣中……
天元帝沉吟片刻,「言之有理,既如此,點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