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8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胡霖親自來傳旨,交割後也是感慨萬千,「日後奴婢該稱呼您秦侍郎了,這回可是足足跨了一品兩級,前途無量啊!」
官場上有這麼一條不成文的規則,叫五品為坎。
就是說五品及以下,靠的是努力,但五品往上,就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侍郎不罕見,但眼前這位才多大?
還不到而立之年!
二十六!
二十六歲的正三品!
去年新考進來的三百進士之中,最年輕的也這個歲數!還是二甲中遊!
真的太年輕了。
莫說二十六,多少人摸爬滾打到六十二,都未必能爬到四品!
胡霖又小聲對秦放鶴透露,「前兒陛下同內閣商議論功行賞,董閣老力辭,然陛下卻說,賞罰分明才是盛世明君之道,如今秦子歸有功不賞,叫下頭的人如何看?首功者不賞,下頭的從功者又當如何?都不賞?莫非你要叫朕做昏君嗎?」
這事兒董春還真沒跟秦放鶴說過。
他鄭重謝了胡霖好意,索性又問其他閣老作何反應。
天有些冷,胡霖就抄著手笑,口中撥出的白色水汽氤氳了大半張臉,「此番的太子少詹事郭玉安乃是吏部尚書楊昭的弟子,他卻不好說什麼。且您任工部侍郎,也是助力工部,日後算是杜閣老的自家人,他自然也不好開口……」
秦放鶴就懂了。
自家弟子無功而升官,楊昭自然不好再攔別人的徒孫;
這些年隨著工研所的出現,以及造船業的清算和發展,工部地位肉眼可見的提升,多少都跟董春的徒子徒孫有關,工部尚書杜宇威也算是白揀的便宜,如今秦放鶴入的又是他的衙門,當然也不會唱反調。
而禮部尚書柳文韜,也還念著當初董春的提攜之恩,必然贊成推動。
至於剩下的兵部和刑部麼,雙方暫無利益糾葛,也不介意做順水人情。
於是事情就這麼透過了。
倒是任命宣佈後,朝堂之上湧現出不少反對之聲,呼聲最高的就是覺得秦放鶴太年輕了。
「不及而立之年便但此重任,恐難服眾!」
「陛下愛惜人才,實乃大善,然五品到三品,未免榮寵太過……不如先升四品榮武學士……」
榮武學士是個虛職,此言一出,楊昭就不大樂意了,「歷來朝廷用人,乃唯才是用,何必拘泥於形式!若都如你這般迂腐,朝廷何必三年一考選?」
到日子就自己往上升唄!
古往今來,真一級一級往上爬的官員自然是多數,但因立功而越級封賞的也不少,莫說內閣諸位成員,隨便哪位拎出來都是一段傳奇,他自己當年就是直接從五品跨到的三品!
當然,那會兒都快四十了……但這話聽著,多多少少有點被冒犯。
待議論聲稍歇,柳文韜卻又輕飄飄道:「請諸公明視,在此之前,秦放鶴已經是正五品侍讀學士。」
然後呢?
他不用繼續說下去,在場好多大臣就跟乾咽餑餑似的,噎得喉頭髮緊,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是啊,秦放鶴確實年輕,但他是隻有今天才年輕的嗎?
當初中狀元的時候也才十九!出任正六品翰林修撰的時候十九!
按部就班升正五品的時候也才二十二!
出仕要趁早,他就是這麼早!
熬也能把你們熬死了!
正統翰林院三鼎甲出身,天子近臣,就算沒有這一出,他如今也該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