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2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這麼一來,兩國之間的爭端徹底由暗轉明,戰爭一觸即發。
在這個當口,蒙古派人潛入刺殺,並不奇怪。
至於倭國,素來狡詐,又有高麗前車之鑑,先下手不足為奇。
交趾麼,陳芸雖為女帝,但心狠手辣,當初與大祿便是合作,如今交趾國內瘟疫未清,大祿兵力便提前撤出,她懷恨在心,恩將仇報、背水一戰也有可能……
但真兇是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該以此為契機,向哪國發動名正言順的討伐戰爭!
「以臣之見,必須先打蒙古!」秦放鶴的理由很充分,「倭國雖惡,但尤為慕強,前番我國拿下高麗,又打金遼聯軍,震懾倭國,已然老實不少,且中隔大海,以當下倭國水師和船舶之利,十年之內尚不足以發動大規模戰爭,可以暫時放一放。
而交趾地狹民貧,並不擅長北上攻伐,短期內,也不足為懼。
唯獨蒙古,近在咫尺,又以騎兵之利縱橫馳騁,便如塌下猛虎,一日不除則一日難安,百日不除則養虎為患!若舍蒙古而攻倭國,則蒙古勢必趁機南下,又有遼、金殘兵滋擾,屆時我國腹背受敵,東西兩線皆是長距作戰,一旦被拖,交趾等國也可能伺機而動……
反之,若打蒙古,其餘諸國暫時不足為懼,可一心專攻,剷除此背上毒瘤!
蒙古建國不久,二十多個部落凝聚有限,大難當頭,極有可能亂如散沙!即便不能一口氣根除之,如遼、金一般打殘、打散,便大功可成!屆時奪得馬場良駒,重現鐵騎光輝,北可剷除蒙古餘孽,東可奪踏遍遼、金,西可直達天山,何人能擋……」
科技的發展需要時間,需要積累,在未來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的漫長歲月中,騎兵仍會是戰爭的主力軍,所以蒙古,一定要拿下!
越說越興奮,秦放鶴的臉上都泛起不正常的潮紅,「去歲大旱,蒙古國內減員不少,如今正值水草豐美之際,絕不可叫他們休養生息!」
錯過今年,蒙古的實力極有可能再上一個新臺階!
不能等!
「知我者,秦子歸也!」天元帝大笑,直接從榻上坐了起來。
天元四十五年七月末,朱鵬舉親自率兵突襲蒙古第三大部落烏爾耶特部,當日,以烏爾耶特部首領頭顱向蒙古宣戰:
「我朝素與爾交好,然爾等卻公然刺殺我朝中大臣,踐踏我朝天子尊嚴,寡廉鮮恥!自今日起,大祿與蒙古勢不兩立!」
第238章 危?機?(四)
烏爾耶特部非蒙古人口最多、佔地最廣的部落,但其地理位置偏東北,最適合對中原發動突襲,而且騎兵數量和戰鬥力數一數二,一直被大祿朝廷視為眼中釘。
結果還沒正式拉開陣仗的,就被朱鵬舉帶人給偷襲幹殘了,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別看史書上記載兩國交戰,動輒叫囂調動百萬大軍,其實多有水分,實際上真正投入的有效戰力能否有四五成都有待商榷。
如今蒙古總人口也不過五六十萬,除去婦孺老弱,能披甲上馬的戰士勉強有個兩成,差不多就是十萬出頭,基本全為騎兵。
近兩成的比重,已經非常可怕了。
而這十萬人馬,又分散在二十三個部落,其中尤以大汗比爾格所在的部落最多,約有四萬多人。
也就是說,平均下來,每個部落的常備騎兵數量也不過兩三千人。
因各部落大小不一、條件各異,兵力分佈極其不均衡,七成兵力都集中在排名前十的大部落。
像之前說過的窮鬼兀立吉所率部落,能湊出五七百騎兵就不錯了。
而烏爾耶特部,約有騎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