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8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曾靡費,確實不夠,朕決意力排眾議,額外撥款,這個由頭夠不夠?」
要麼不搞,要麼搞到底,斷然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既然不夠,再給就是,多麼簡單。
聽到這裡,胡靖哪裡還不明白天元帝的心思?當下笑著對董春說:「陛下說的是正理,莫要耽誤大事才好。閣老若要避嫌,不如我來做票擬,讓工部趕緊寫個批款摺子上來,現事現辦,立刻讓陛下行硃批,閣老再交代戶部放款,當日就可了結。」
歷來各衙門奏事,都是先寫摺子,再遞給內閣求票擬,然後交由皇帝本人硃批,今兒是完全顛倒了。
但沒人覺得不對。
天元三十九年秋,農研所玉米收割後馬上種植冬小麥,次年冬小麥收穫,產量不減,再種玉米,天元四十年七月,農研所玉米迎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豐收。
據周幼青統計,天元帝和太子親自檢驗,畝產高達一百七十五斤。
周幼青進一步篩選良種,並立軍令狀,來年畝產必再創新高。
朝中熱議如沸,褒貶不一。
當年,工部侍郎秦放鶴主動提出,請在自家農莊大規模種植玉米,以為表率,天元帝准奏。
第213章 新氣象
第一年的玉米棒子證明能吃之後,第二年的周幼青就全部留種,但即便如此,也因為基數太小,沒有太多。
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太子莊子上象徵性地種了幾株,秦放鶴名下的莊子種一半,農研所留一部分,孔家名下有一點,然後就沒了。
剛好四家地形地勢不盡相同,周圍的果木植株也不同,可以順帶研究下不同環境對該版本玉米的影響。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