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5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征別國非同小可,快則數月,慢則數年,累加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
這還只是吃喝,衣服鞋帽呢?兵器呢?鎧甲呢?火藥呢?傷亡將士所需的藥材、撫卹金呢?大戰來臨之際,鼓舞士氣需要讓將士們飽食糧肉;打勝了,更需要犒賞三軍,配給酒肉……
沒有一、二百萬兩,就別想打場像樣的仗!
一筆筆,一單單,從前線到後方,算得太子心亂如麻,瞠目結舌。
「治國如當家,你連自家老底都摸不清,何談治國?」天元帝彷彿看出太子的心思,淡淡道。
「是,兒臣知錯。」太子垂首聽訓。
說完,天元帝竟笑起來,是那種父親聽到兒子賣蠢後的很複雜的笑,「昔日唐王同時遠徵百濟、高句麗,也不過才興兵十萬。」
你不過援助高麗,也動十萬?是援軍還是滅國之戰?
我大祿上下統共屯兵多少?
荒唐,簡直可笑!
「再回去問你師父。」不等太子繼續認錯,天元帝就沒了聽下去的耐心,「去吧。」
「是。」太子如蒙大赦,行禮之後退了出去。
太子走後,天元帝緩緩吐了口氣,扭頭看秦放鶴,「太子如何?」
秦放鶴斟酌再三,「太子純孝,十分勤勉,雖稍顯急躁,實乃憂心國事之故,瑕不掩瑜。」
說老實話,今天太子的表現要比他預想的好一點,起碼不是單純為了一點名聲就盲目興兵的聖父蠢蛋。
但要說他是多麼合格的繼承人……至少現在不是。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太子,因為當初他就壓根兒不是太子人選!
想當年,排在他前頭的健康皇子足有三個,太子都立了兩個,他非中宮嫡出,繼位可能近乎於無,先生們只教他做賢臣,卻未曾教授過帝王之學、為君之道。
若他天資過人也就罷了,但偏偏又不是,如今趕鴨子上架,自然一時難以彌補。
天元帝瞅了他一眼,一言不發回到桌邊坐下,拿過工部預算本子又掃了眼,「朕不可能給你這麼多銀子,一百五,不,一百四十萬兩封頂。」
那也挺好,回頭真不夠了,還可以繼續要嘛!秦放鶴麻溜兒謝恩。
天元帝哼了聲,叫胡霖拿過印來,硃批後蓋了,然後丟回秦放鶴懷中,突然又毫無徵兆來了句,「何時對高麗用兵最佳?」
「天朝神兵何故遲遲不來?」與此同時,遠在千里之外的高麗王王禹含淚問輔政王李仁。
王禹年僅八歲,面對邊關頻頻傳來的告急文書,分外驚恐。
李仁苦笑,「我國使者已至大祿,想必不日就有訊息,陛下莫慌。」
眼見王禹對大祿如此依賴,李仁頓了頓,又勸道:「陛下,大祿有句老話叫求人不如求己,北方蠻族固然可惡,然大祿也非可親,還需慎重啊。」
此番大祿為何遲遲不來?皆因高麗開出的價碼不能滿足其胃口,狼子野心,世人皆知。
王禹卻反問:「然北方蠻族如惡狼,高麗內虛,節節敗退,如何抵抗?」
他雖是八歲孩童,但幾年前被強行推上位後,也急速成長,有了自己的思考。
可李仁怎麼看怎麼覺得這種成長很可怕,漢人的什麼大儒隔三岔五就入宮講學,其巧舌如簧,燦若蓮花,弄得如今的高麗小皇帝對大祿朝心嚮往之,一日不見就要過問。
長此以往,可如何是好?
「陛下,」李仁乾脆跪地,苦口婆心進言,「北蠻固然可憎,然其只行掠奪之事,只要我朝堅壁清野,不日也將退去。然大祿乃猛虎,如此行驅虎吞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