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頁,大國小鮮[科舉],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也託這個的福,因糧店採購量飆升,每刀紙的進價又壓下去一文,算是兩得利。
紙用得快,筆墨也不遑多讓,除了周縣令給的那條好墨沒捨得動之外,其餘幾條墨也快用盡。
便是筆,也因品質一般、書寫過多而紛紛磨禿、開叉,不大好用了。
現在單是秦放鶴進學的必要開支,平均每月就要四五百文之巨!
一來,少說六兩銀子!
若換作其他學子,再額外買書、請先生交束脩,怎麼也得十兩開外了。
而章縣縣城內的一個尋常六口之家,一年耗費滿打滿算也不過十五兩。
鄉下的農戶人家自給自足,一年到頭甚至都不怎麼花錢。
由此可見,讀書之貴,當真非尋常人所能承受。
之前秦父留下的一兩多銀子早就花完,寫話本掙的七兩也去了一兩半,再有日常各處買點心人情往來、糧米鹽油等物,也花了一兩,統共還剩四兩半。
不過年前秦放鶴去周縣令跟前露臉,得了一荷包六個筆直如意銀錁子,再算上紅緞子繡金線荷包,若去當鋪出手,怎麼也能換個十一二兩,頓時又叫他手頭寬裕起來。
所以說麼,富貴險中求,不出去冒險,哪兒來的橫財呢?
如今他也是有十幾兩身家的人了,偶爾出來吃點好的犒勞下自己,不在話下。
用過早飯之後,秦放鶴和秦山不再停留,立刻出城返回青山鎮。
回去時已近午時,先順道去白家書肆謝過孫先生。
「可巧你們過來,」孫先生道,「正有要緊事同你說哩!」
年前秦放鶴曾賣了兩個話本與他,初始只印了一百五十本試水,賣得不好也不壞。不曾想過年期間有許多人四處串門子,正無聊間便看見了白家書肆新出的話本,就順手買了看稀罕,結果就愛上了。
過年麼,正是各色消遣飛速傳播的空當,不過短短數日,那話本竟傳到了隔壁縣……
「昨兒你們剛走,東家就來了信兒,說是又二次加印,」自己舉薦的本子熱賣,孫先生也覺面上有光,說起來十分喜氣洋洋,「還託我問那兩位先生有無新作……」
第17章 長個兒
因如今對秦放鶴定位不同,孫先生難得破例惋惜道:「上回你著實有些可惜了。」
一共兩個話本,秦放鶴根據書肆要求完稿後都分做四卷,一共是八冊,上回是各印一百本,合計八百本,按每賣出一本秦放鶴賺五文來看,已是四兩。
如今二次加印,隔壁縣城繁華遠超章縣,聽掌櫃的意思,是要每卷再印一百二十冊,若還是按銷量分成,秦放鶴至少能入帳四兩八錢,合計近九兩。
倘或後期再外傳,再賣的更多,過十兩也未可知。
一聽這話,秦放鶴本人還沒怎樣,秦山先就肉疼得齜牙咧嘴起來。
虧了!
秦放鶴被他的反應逗笑,自己卻一點兒也不後悔。
「遠水解不了近渴,前頭那些便賣了足足四個多月,二批更不知拖到猴年馬月方能結算,一直盯著那個,終日忐忑,又怎能安心讀書?」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你不能既要,又要。
而且事實也證明,真玩兒命讀起書來,當真花錢如流水。這才幾個月?他就花出去四五兩銀子,要是稿費月結,掙的速度根本趕不上花的!
屆時他必然時時為經濟拮据而發愁,擔心吃了上頓沒下頓,坐臥受限,安能有今日從容?
別說區區三二兩,就算三百兩二百兩,只要不能立刻抓在手裡的都等於零。
秦山的肉疼和秦放鶴的平靜對比鮮明,孫先生愣了一瞬,也暗道慚愧。
是了,可不就是這麼個理兒?虧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