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2章 尋思,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委實不夠通達。

“以心格物,如何致知?”

張宇初起身,羽衣飄然,一邊吟詩一邊踱步,竟是走出了幾分瀟灑姿態。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吾心光明,人人皆聖!”

高遜志面如死灰。

“.為善去惡是格物。”

曹端在臺下翻來覆去地念叨著這句話。

雖然是頭一次聽說,但以曹端的悟性,很快就明白了什麼意思。

在張宇初所提出的新的心學概念裡,格物致知更多的是面對心裡的念頭,格物也就是正念頭,把不正當的念頭弄正當,正其不正以歸於正,所致的知是自己的良知,而良知則是人的道德本能,本來的心是光明純淨的,人的道德會一觸即發,但是會有邪惡的念頭來矇蔽本心,格物就是使不正歸於正,致得良知。

正念頭,就是了解到自己有不善的念頭,知道了,就是知,知道了之後還要正念頭,使其正當,搜尋心裡所有不善的念頭,使其合理正當,這裡首先預設了良知是光明的本心,人人都有,所以人人皆可成聖。

“咳咳咳”

高遜志越咳嗽越厲害,到了最後,竟是大口大口地咳出血來。

曹端顧不上思考,連忙三步並作兩步衝上臺去,好在他年輕,又常幹農活,竟是一個人就把高遜志給抱了起來。

“醫師!快去叫醫師!”

高遜志口中的鮮血濺在長衫上,此時竟是連著眼淚,一併混著在了一起,大滴大滴的淚水從他渾濁的眼中流下。

“魯哀公西狩獲麟,聖人曰:吾道窮矣,今日吾不能衛道統,已成罪人矣!”

曹端當然能大略體會到孔子,或者說高遜志的心情,身為大明理學界最頂級的大儒,扞衛了理學幾十年的道統,如今去被對方開天闢地新論給辯得啞口無言,若是這般也就罷了,關鍵是這番新論,傳出去是要引起劇烈的思想動盪的!

說是在儒家引起海嘯都不誇張!

因為“成聖”,這對於儒生來說,是一輩子都可望不可即的夢想。

畢竟這條路前後幾千年,也就那麼寥寥幾人走到了盡頭,能被封聖,這個機率實在是太小太小。

可“做聖人”這個美夢,哪個儒生在開蒙的時候沒有想象過呢?

就如同拿破崙的那句話,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當聖人的儒生不是好儒生。

問題是,從儒生到聖人,有億點點難。

可以這套以人心來證天理的學問,卻告訴了天下儒生,人人皆可成聖!

而且這還不是一句空話!

張宇初提出的新論,先是以“本心光明”為基礎又清晰地提供了格心的步驟,按理說,是個人都能知致則意誠,意誠則一片光明。

那人心抵達一片光明後,認為自己是聖人,自己不就真的是“聖人”了?

這是完全可行且邏輯閉環的一套修煉方法論。

這將給大明的理學界帶來塌天大禍!

高遜志被抬到了汪與立旁邊,只不過汪與立是喝綠豆湯,他是喝中藥湯。

“高公且好好休息,剩下的事情交給我,我會只論王霸,不論人心天理的。”

曹端深吸了一口氣,看著臺上的張宇初,他知道自己已經是最後的希望了。

他不僅要擊敗張宇初,還要擊敗姚廣孝,親眼去詔獄裡看孔希路。

在萬眾矚目中,他登上了擂臺。

——————

飛鷹衛駐地就在南京城聚寶門正南方的雨花臺。

雨花臺高約三十餘丈,長七里有餘,自古便是南京地區登高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贅婿武神

愛吃紙包牛肉的趙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