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四十五章 建文,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想搶奪他們的功勞,而是姜星火不想讓這些人揹負上弒君的罪名,有的時候,看起來這是通天大道,但若是朱棣什麼時候心念不順,碾死這些小人物就像是捏螞蟻一樣,沒必要。
這種事情,讓無名無姓的死士去做就可以了。
“建文帝朱允?”
姜星火看著年輕僧人,似乎是疑問,但實際上是篤定地說道。
年輕的僧人並沒有否認,而是點了點頭。
朱允,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生於明洪武十年,皇嫡長孫朱雄英早夭後,原配常氏亦去世,朱允生母呂氏也得以扶正,朱允從而成為大明帝國的嫡長孫。
朱允在呂氏的教導下,以至孝的面目示人,太子朱標生病時小心侍候,晝夜不離,朱標病死後,朱允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認為其“純孝”,很快就將其正式冊立為皇太孫,也就是大明的皇位第一順位繼承人。
為了幫助年少的朱允在未來坐穩皇位,不出現“主少國疑”的情況,朱元璋在晚年又一次舉起了屠刀,大興冤獄屠戮功臣,並給朱允安排了全套的聽話班底。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朱允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年號為建文,重用齊泰黃子澄這對臥龍鳳雛,推行建文新政,放款律法赦免罪犯,免除百姓拖欠的所有賦稅,允許大規模土地兼併,並開始大力削藩,導致湘王自焚,齊王、代王、岷王被廢。
而這也導致了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名起兵,發動靖難之役,歷時四年血戰,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軍兵鋒直抵金川門下,谷王朱與曹國公李景隆開金川門投降,燕軍入京,而隨著城破,一場混戰後南京城內的皇宮起了大火,當火勢撲滅後在灰燼中發現了幾具燒焦了的殘骸,已經不能辨認,據宦官說它們是朱允和長子朱文奎的屍體,成為一樁懸案。
姜星火輕輕地呼了一口氣,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這個歷史懸案,竟然在自己的手中被破解了。
他看著眼前年輕僧人,微微皺眉,說道:“不怕死嗎?剛才若不是我攔下,你已經死了。”
“已經是死過一次的人了,害怕什麼。”
很少有人敢在死了七八次的姜星火面前說這話了。
不過朱允倒也並沒有姜星火想象中那麼愚蠢到面目可憎,朝陽漸起,眼光下朱允的面板保養的很好,就是整個人臊眉耷眼,就像是個被斷了網後與世無爭的小肥宅一樣。
姜星火沉默了半晌,搖頭道:“你應該跟我回去見陛下。”
“見你的陛下?”
朱允嗤笑一聲,抬頭凝視著姜星火,緩緩說道:“如果我回去了,是不可能得到見到他的機會的.你不知道我這個叔叔是何等的心胸狹窄與狠辣無情,他害怕,他害怕見到我,害怕我死了以後去跟皇爺爺告他的狀。”….
“你很瞭解陛下。”
“當然。”
朱允還說了句俏皮話:“知叔莫若侄。”
姜星火深吸一口氣,壓抑下心中的種種情緒,緩緩點頭道:“我明白了,所以,現在該送你上路了。”
“我其實有很多話想對你說,要是不介意的話,上路之前可以陪我聊聊嗎?”
朱允對死亡的結局很是坦蕩,反倒對姜星火很感興趣。
“你知道我的身份?”
“當然,如果我猜得沒錯的話。”
朱允指著佛堂內的桌子上那一疊摺疊好的《明報》,說道:“國師大人,如雷貫耳。”
隨後,朱允又打趣道:“或許當初要是能請你當國師,我就不是這個結局了。”
姜星火注意到,朱允始終都沒有自稱“朕”,同時那疊《明報》上,有很多蠅頭小楷批註的字跡,顯然是做了認真的解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