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九章 鋼材,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用“樸實無華”四個字來形容,所謂的長條埋焦設定,不過是一個堆放成長方形的池子,四周頂底都用耐火磚密封,然後點燃煤炭,經一段時間把煤氣全部燒完,不再冒煙,就煉成焦炭了
有什麼技術難點?也沒啥,最多就是弄個側壁的導火道,讓煤炭燃燒產生的廢氣與未燃盡的大量煤裂解產物形成的熱氣流,經長條埋焦設定側壁的導火道繼續燃燒,並將部分熱傳入裡面,然後從孔洞裡注水熄焦,冷爐,扒焦。
土法煉焦結焦的時間相對比較長,成焦率也低,煤耗更是高的沒眼看,而且環境汙染賊嚴重。
但是無所謂,正經的冶鐵場,姜星火肯定會讓他們想辦法改進出來專門用於煉焦的焦爐的,對於這些人的聰明才智和動手能力,姜星火沒有懷疑過,他們缺的或許只是思路上的指引。
這些拿過來用的焦煤,只是姜星火用來給他們看,怎麼用新的燃料,把爐火的溫度提高到足以熔化出鋼水的地步的。
姜星火和胡元澄出去說話了,內裡的工匠們議論紛紛。
“焦炭?聽著是把煤炭又燒了一次,是不是跟木頭燒成木炭,是一個道理?”
“木頭燒成木炭還能接著燒,煤炭燒成焦炭,那不就是一堆黑疙瘩了?還能接著燒?”
“誰知道呢,不過上頭這些大人物要怎麼弄,咱就怎麼弄吧,混口飯吃,計較那麼多幹嘛。”
“我們這些熟鐵不夠吧?還需要往裡放生鐵?”
有人立即說道,他們剛剛也看了,若是大規模的煉,怕是這裡的不夠,因為剛剛送走了一批熟鐵。
雖然這個時代,工匠們無法直接得到液態鋼,但是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生鐵含有其它雜質較熟鐵要多些,同樣的道理,把生鐵回爐的話,最後得到的鐵水,,除非是特種鋼,不然的話理論上都是可以用熟鐵回爐的,只不過很少有人這麼做就是了,都是有成套的裝置和工藝幾步就到位的。
“老師傅,你說這能行不?”
這時候,工匠們看向了一直在角落裡沒說話的那個面色蠟黃,穿著棉襖的老人。
老人皺了皺眉,對那個瞎折騰的安南人,他看不順眼,因為他一眼就能判斷出來,想要靠著減少冶鐵爐的對空氣接觸面積來提高爐溫是不可行的,以前不是沒人想過這個法子,早就折騰個遍了,卻無一人成功。
返回:(2)\/
但國師不一樣。
國師的威望,又豈是這些安南人能夠比的?
所以,他並不敢質疑姜星火的決定,只是努了努嘴,說道:“且看看吧。”
這時候,姜星火正在和胡元澄討論煉焦設施的建設。
畢竟總用土法煉焦,產出比實在是太低,想要實現正規化的持續冶煉,肯定是要弄正兒八經的煉焦爐。
但這東西姜星火也不太懂,只是翻書的時候有個大概的概念,嗯,,先描述出來,然後讓胡元澄去弄就是了。
事實上,焦爐也不是隻有一個模樣,畢竟煤焦化技術的應用在他前世已經有了幾百年的歷史,爐子的結構形狀也經歷了許多變化,一開始的煉焦是仿造燒木炭的過程採用成堆乾餾,還比較原始;到了後來開始演變成磚砌的半封閉式長窯爐,也就是類似於現在化肥工坊用的土法煉焦;再往後,開始採用全封閉式圓窯,即俗稱的“蜂窩爐”,其技術特點是炭化和燃燒在一起,靠燃燒一部分煤和乾餾煤氣直接加熱其餘的煤而乾餾成焦。
而姜星火認知裡的小時候在農村見的焦爐,則是十九世紀中期以後的產品了,也就是從窯爐發展到外部加熱的炭化室煉焦階段,並且出現了倒焰爐,這個版本的焦爐是將成焦的炭化室和加熱的燃燒室用牆隔開,在隔牆上部設有通風通道,炭化室內煤的乾餾氣經此通道直接流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