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七十五章 比較,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篡位前後的二十多年裡,主導了安南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而這些改革的效果,有的還行,有的一團糟,最終被明軍的征伐所徹底打斷,伴隨著陳天平的復國,一些都被推倒重來,基本恢復到了舊制度的藩籬中。
這裡面,既有大明不允許一個改革積弊的強大的安南國出現的緣故,也有本身安南國的保守勢力過於強大,迫切希望一切都回到舊有軌道的因素。
返回:(2)\/
但無論如何,安南國改革的半途夭折,顯然是跟姜星火脫不開干係的。
可正所謂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今心平氣和地聊一聊倒也無妨,沒準能從對方的經驗教訓中,總結出一些有用的。
胡季犁很清楚地觀察到,眼前的姜星火,即使在他說話的時候,也在大多數時間裡始終保持著沉默,不多言語,但心細的他卻也注視到,就能發現在提起某些政策時,他眼睛的光亮總要比平常更明顯幾分,像是藏匿著某種難以言喻的情緒似的。
聽完了胡季犁的敘述,姜星火長吁了一口氣,給出了他的評價。
“教育政策一流,行政政策二流,經濟政策三流。”
聽到這個評價,胡季犁在第一反應的那個瞬間,是一定有不服氣的,但他的城府極深,並沒有對此表現出來,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嘛。
安南太上皇現在是李景隆,不是你胡季犁。
教育政策這個沒什麼說的,胡季犁始終致力於培養屬於自己的官員,並且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把自己的門生故吏安插到各個位置上,這批人,也正是他能得以謀朝篡國的最有力支持者。
同時在科舉考試的內容上,為了安南國國內適應日益繁榮的商業,在篡國後,胡季犁在科舉中增加了算術考試,同時還去除了科舉考試中大量背誦記憶的內容,,認為於國於政都毫無益處。
“大明現行的科舉制度所培養出來的官員,缺乏基本的施政能力,而且據老朽一路以來的觀察,上下奢靡之風尤甚,甚至不如安南。”
胡季犁的評價聽起來很不客氣,但事實上挺客觀的。
而這種袒露了一部分真實想法的評價,毫無疑問,也讓兩人的對話少了一些表面工夫。
“士紳是大明的主導力量。”
姜星火沒有說太多,但這一句話已經夠了。
士紳是大明真正的統治者,雖然姜星火所主導的永樂新政,在方方面面上都已經刺激和削弱了士紳階層,尤其是江南士紳階層的力量,但在這個古老的國度裡,除了軍功貴族與其所擁戴的皇帝,依舊沒什麼能真正與士紳相抗衡的存在,即便是姜星火,他的權力如果究其本質,也是來自於軍權支援下的皇權。
但軍功貴族是無法治天下的,在這個權力悖論下,絕大多數文官都是士紳出身,殺了一批還有下一批。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就是因為科舉制度,科舉制度就彷彿是一個過濾器,讓一批又一批計程車子,從平民變成官員,而過濾器的網眼是一視同仁的,這就使得原本公平的考試,在某種程度上,變得不那麼公平了因為購買或租借書籍要花很多錢,脫產進學的成本同樣不是一個普通自耕農家庭能完全承擔得起的。
迄今為止,姜星火除了把荀子學說的內容提高到了科舉考題總量的五分之一以外,並沒有對科舉制度動手,因為這會直接觸犯到士紳階層的根本利益,如果沒有完全把握,姜星火是不會貿然行動的。
除此之外,就是在國子監里加了科學廳,慢慢推廣科學,以及新建的大明行政學校進行官員的輪訓,還有用三舍法對學校內的學生給予全方位的資助,以圖逐漸改造現有的教育體系,並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經過二十到三十年的發展,對官員系統緩慢換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