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5章 上課,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是村民告到黃知府那裡,在座的誰都不知道,這像話嗎?!”

這確實不太像話,在座的吃瓜官吏、士子們都頗為忍俊不禁。

刨墳湊數的事情鬧得太難堪,整個松江府都當成笑料傳的沸沸揚揚。

姜星火嘆了口氣道:“所以說啊,一個銀礦上報報廢、一個收屍結果刨墳,就這麼兩件小事就能看出來,你要是不調查,光是在上頭給底下下指令,送公文,我跟你們說實話,咱們這變法,就得變成王安石青苗法第二,成不了!”

這話一出口,官吏手裡的瓜頓時都不甜了。

國師說的嚴厲,甚至把“調查實踐”上升到了關係“變法成敗”的高度,又著實不像是開玩笑的樣子,容不得他們不重視,畢竟是關係到他們切身利益和前途命運的事情。

王安石的青苗法之所以失敗,主要便是因為下面官吏陽奉陰違,以至於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嚴重走樣,可謂是醜態百出。

永樂變法,所用政策或許有的是相對激進的,但從姜星火政策制定者的本心來說,卻無不是以強國富民為宗旨,關鍵的問題就在於執行過程能不能原原本本地進行落地。

如果不能,那麼是真的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畢竟什麼好的政策,最後都要落實到人身上。

而眼下國師,似乎已經找到了走出王安石變法陰影的破解之法。

——那就是這個“無調查者勿發言也”。

大小政策,落地之前起碼要做個調查,如此一來方能保證不走形,不被底層那幫蟲豸矇騙。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國師這‘無調查者勿發言也’的道理,倒是跟《朱子語類》裡講的一樣。”有士子開口說道。

這一開口,剩下計程車子也紛紛跟著說話,現場的氣氛卻是轉向了另一個方向。

黃子威作為本地父母官,倒也知道最近的廟堂風向,沒用程朱理學那一套,而是來了一句荀子《勸學》裡面的內容:“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嗯,這是最近朝廷在民間勐推荀子重回聖人之位造勢的結果。

最近荀子的各種經典被國子監印刷所加班加點地翻印,在朝廷主流話語權的引導下,府州縣等各級學校都開始了學荀子的熱潮,官員們也都多少閒著沒事扯兩句他老人家的話以作潮流。

當然,這也引發了相當大的爭議和反彈,這種輿論上的反彈,姜星火在江南還暫時感受不到那麼明顯,可他一旦處理完江南變法落地的事宜,回到南京,那麼這種大規模的輿論反彈,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說剛才還是在正經談公務,接下來的氣氛,卻有些偏學術了一些。

姜星火倒也沒有制止他們把會議歪樓,畢竟一方面是這些士子在,有些公務方面的話就不好說了;另一方面,他也覺得自己剛才強調的有些過於嚴肅了點。

姜星火自己反而重新從朱高煦手裡拿過了瓜,樂呵呵地看著他們討論,也算是藉此觀察一下,士林裡到底是怎麼看待自己尊崇荀子,並試圖以科學來替代理學。

“國師不妨講講?”

“是極,國師能解‘太極’,可是足以成為一代儒宗的大宗師人物。”

“可不知國師這番道理,可是有個什麼說法?若是有,我等也算是正經聽國師講道了!”

士子們紛紛起鬨。

經過太平街一夜後,姜星火“儒學造詣非凡”的帽子算是被人給扣上了這倒也不誇張,都能以‘矛盾’解‘太極’,突破了理學最後的幾座理論高峰之一了,又是這般契合,士林反響也很好,別人自然是這麼認得。

所以,南京國子監裡也出現了一批以姜星火的思路來做實驗驗證‘矛盾’的信徒,這種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千年軍國

行者雷昂

庶女天下之妃同凡響

雲淺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