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8章 派系,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368章 派系

姜星火回京的訊息很隱秘,並無太多人知曉。

不過姜星火此番回京,跟上一次回京相比,京中的情況已然大不相同了。

如果說上一次還是一潭死水,那麼現在便如烈火烹油一般,到處都在吵架。

文臣中,京中變法派的支持者與守舊派官員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不斷有彈劾的奏疏遞到內閣,幾乎只需要一個導火索,便能爆發全面的衝突。

在學術圈,以國子監的監生們為代表,同樣分成了不同的陣營爭吵不休,到底是要謹慎地守住程朱理學的邊界,還是追尋“一代儒宗”姜星火的步伐,進行大膽的理論突破。

用“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踐方能出真知”造出了熱氣球的國子監監生們,當然支援順著這條新的前沿理論,來給僵化已久的程朱理學的格物論,探索新的方向。

但是同樣也有不少人,守著“格物”需要先“格心”的說法不放,指出姜星火以“矛盾解太極”的理論突破,其實是偽突破,是不對的。

嗯,放到姜星火前世,肯定很多人理解不了,“格物先格心”,這不就是拋開事實談對錯?拋開客觀談主觀?

但是沒辦法,這是明初,程朱理學的格物論裡,是繞不開“格心”這個環節的。

姜星火前世給其他老師代課的時候,其實講過這個問題,當時很多學生的回答挺有意思的,有一個比較主流的說法是,這是因為古代的科學不發達,人們在探索和認知世界的時候,通常都會陷入主觀唯心主義的陷阱之中,過分強調人的精神力量,按理說這倒也不足為奇。

這個說法對嗎?對也不對。

這裡面還有一個最重要、最關鍵的因素,那就是大學生們沒搞清楚,程朱理學這玩意,到底是用來幹嘛的。

你不會真以為大多數人學這程朱理學,朝廷用程朱理學作為科舉標準教材和考試題目,是為了讓儒生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吧?

不會吧?

這東西是為了封建統治服務的啊,朱熹解《四書》是怎麼回事?《四書》明明白白地擺在那裡,幹嘛要用人來“解”呢?

說白了,便是朱熹從古代儒家學派的經典裡,斷章取義一樣,尋找出一些字詞,來解釋和組合在一起,從而有助於現在的【儒教】構建出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會倫理體系

之前姚廣孝給姜星火特訓的時候,譬如“集義”和“敬”這些概念,都是朱熹縫在一起的縫合出來的,“格物”和“格心”也是如此。

“格物”是以人心去格萬物之理,所以,只有當一物之理明白於心,然後才能觸類旁通,萬物之理也就瞭然於心,可見,格物窮理關鍵在於“格心”,人只有先格自己的本心之理,明白自己之所以為人的本初之心,則萬事萬物之理也就明白於心,若自己之所以為人的本心、初心之理不明,不能發明本心、修養本心,就是格再多的物之理也無濟於事。

所以,格物論裡面的格心之所以關鍵,是因為格心要求儒生清淨自省、格求本心,由此才能遵循【儒教】的倫理道德規範,相當於是一個從小培養的自我警戒機制。

而姜星火之前所當眾發表的理論,並沒有觸及這方面,自然就有從小讀書就被灌輸“格心”的監生感到姜星火的理論裡面,雖然“格物”的辦法說的清楚,但依舊有著不完整性。

文臣們在為變法和守祖宗成法而吵架,國子監監生們在為格物是否需要格心而吵架,而武臣也在吵架。

是的,五軍都督府難得沒動手,只是吵架。

當收到永樂帝“回京先去五軍都督府,向勳貴武臣們介紹火器以及軍階兩事詳情,然後再進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極品閒人

刺刀特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