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拾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6章 都別混,燕辭歸無錯字精校版,玖拾陸,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一旁,聽徐簡一本正經與祖母交談。
語調比往時平,語速亦不疾不徐。
祖母怎麼聽,都斷不可能從中聽出一丁點的陰陽怪氣來。
論裝模作樣,徐簡本事真不差。
當然,她也不差。
另一廂,徐簡與林璵關上書房門。
徐簡先開口,解釋初一那日故意招惹太子的緣由。
“伯爺應當看得出來,不提太子才能如何,他心思放在朝政上的有限,他更喜歡打獵、騎馬。”
林璵微微頷首,道:“太子年輕,心思沒有全收回來。”
“聖上讓我跟著他觀政,也是存了讓我引路的想法,”徐簡嘆了聲,“軟的行不通,來硬的吧,太子一準惱我。
新仇舊恨的,我招不招他,他都煩。
叫他知道我脾氣不好,不會一味順著他,可能反而會端正些。”
林璵思索著。
徐簡的話並非沒有道理,可那位畢竟是太子。
先前聽聖上提及此事,林璵私心希望徐簡推掉、莫要攬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兒。
不讓閒散,尋個衙門去點卯,也是可行的。
可徐簡已經應了,再改主意更加不妥。
“我這幾天本想著,聖上讓太子觀政,卻也沒有太過急切要看到什麼成果的意思,”林璵嘆道,“殿下年輕,不夠穩重,與其硬要他如何如何,不如先讓他適應千步廊。
不一定要有多大的建樹,能讓聖上看到他的成長就足夠了。
再過幾年,待殿下再穩重一些,進展越發多些。
不過,你既有自己的想法,那就照著你想的來辦。
得千萬記著,那位畢竟是太子殿下。
我們當臣子的,平日裡在御前再有體面、再能說上話,殿下亦是聖上最看重的親兒子。”
徐簡洗耳恭聽著,沒有打斷林璵的話。
那先前那幾句解釋,前因都是真話,後果皆是胡說。
他壓根沒指著太子端正。
給再多的機會,李邵那人也端正不起來,到最後,只會是他與林雲嫣、與整個誠意伯府都被困起來,走投無路。
只不過,在伯爺面前,還是得有所保留的。
同時,徐簡從林璵的話語之中亦能判斷出,伯爺亦斟酌保留了不少。
伯爺幾乎就把“混日子”、“能交差就行”掛在嘴邊了。
什麼“年輕不夠穩重”,全是作為臣子的口下留德。
畢竟,徐簡初登戰場時比現在的李邵還年輕,誠意伯登朝堂與先帝爺直抒己見時也比現在的李邵年輕。
話說回來,確實有許多人直到弱冠之年才一下子開竅。
太子眼下還差點意思,臣子們也只能寄希望於將來。
這就是伯爺提議讓他“混幾年”的緣由,還有三孤在旁教導,讓李邵的根基再結實些,之後起樓才能堅固。
這亦是先前聖上猶豫選擇之處。
只不過,徐簡“說服”了聖上,直接敲定了觀政。
他不混,李邵也別想混。
就這麼折騰,把裡頭那點兒烏七八糟的東西全折騰起來,叫聖上看看,什麼叫烏煙瘴氣。
林璵雖有建議,卻不會硬要徐簡照著他的建議來。
反而,他興致勃勃地,對徐簡的想法十分感興趣。
“我想與聖上建議從禮部觀政開始,”徐簡思路清晰,“科考是朝廷選拔人才最重要的一環,雖是恩科,但所有的流程與安排都與三年大考一致。
伯爺說得也在理,並不一定要讓殿下有多麼深刻的理解,對考場內外上下都如數家珍。
把那些流程都部署好,那是底下官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