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遠近
狐影孤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6章 遠近,平凡的世界之孫家二娃,狐影孤航,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287章 遠近
看得近了沒未來。
同樣的,看得遠了也沒有了現在。
這就是矛盾。
國人早就發明了“度”這個詞,作為衡量一個人本身,或是他管人慮事是否成熟的標誌。
對於原西縣來說,對外有建築業為主的勞務輸出保底,對內有青貯羊為基礎的養殖業,加上在供銷社支援下發展起來的,以地方特色資源開發為基礎的鄉鎮企業,可以說,在未來二三十年內,根本不用考慮發展方向問題。
按部就班施政就好,根本不用急。
分田到戶以後,農戶餘糧增加,紛紛開始了家庭養豬專案,作為增收的重要途徑,少則一兩頭,多則七八頭。
大約每兩年出欄兩到三次。
不知怎的,張有智突然覺得,原西目前的發展局面,都是田福軍在任時打下的基礎,意有未足,就想再進一步。
分析來分析去,就看上了養豬。
本來,家庭養豬是作為養殖業的重要補充存在,在青貯羊體系之外儲備另外一條體系,以備不時,同時也作為農戶增收途徑之一。
所以,一直以自然發展為主。
張有智借鑑其它地方經驗,想透過大型養豬場模式來加大出欄量,提高生豬養殖業在整體經濟結構中的佔比。
“他們每年可以出欄兩次,兩年能出欄五次,對比咱們這裡每兩年兩到三次的出欄速度,效率太高了!這同時也說明咱這裡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嘛。”
照例,張有智劃道,孫少安落實。
於是,這項工作毫無例外的就落到了孫少安的身上,政策號召之下,包括縣城在內,各鄉鎮接二連三的生豬養殖專案上馬,一時之間豬場遍地開花。
但大型養殖哪有那麼容易搞的?
跟農村種養結合的養殖模式對比,大型養殖存在著一個截然不同的邏輯。
良種、飼料、疫病防治、豬場管理、上市銷路等等,都是大型生豬養殖的關鍵環節,全是有重要技術支撐的存在,不是僅僅靠想當然就能行了的。
試行一年多,發現養殖效率提升比之農戶雖然不小,但遠沒有達到預期的水準,並且成本還要高於農戶。
這就有些麻纏了。
好在孫少安是一位謹慎的人,專案上馬之初,他就請教省農研所,為豬場強制配備了專業疫病防治人員,而且賦予了他們在養殖過程中的一票否決權。
如此,才有效避免了疫病出現。
偏偏總結時,有人提到要壓縮成本,縮減包括豬場疫病防治人員在內的一系列措施,群情洶湧之下,孫少安有些獨木難支,目前仍然在做最後抵抗。
若不是孫少傑當年搞掉李登雲的餘威仍在,結局還真不好說。
“不是應該提升出欄效率嗎?”
田潤葉無奈說道:“想盡了辦法,都沒有用,花費還大,聽說外面都有獨家飼料配方,咱們拿不到,沒辦法。”
“你負責的學校裡沒有相關人才?”
“他們?”田潤葉疑惑。
“看來,你們光教了,沒讓他們練呀,這點以後要改。學生是最沒負擔和心理包袱的群體,也是最敢於嘗試的人,雖然大多不靠譜,但總有奇思妙想出現,而那些,卻是最寶貴的。”
田潤葉催促,“哎呀,遠水解不了近渴,你快想想辦法呀。”
孫少傑無所謂道:“想啥辦法?讓大哥聽他們的唄,等以後出了事啊,他們就該知道大哥的好了,那時候他再‘待回頭,重收拾舊山河’,多好!”
田潤葉捶了他一下。
“那怎行哩?你哥自己那關就過不了,再說那樣多浪費呀。”
孫少傑跳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