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金波的主意
狐影孤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0章 金波的主意,平凡的世界之孫家二娃,狐影孤航,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他們都不知道的是。
此時,報告已經在商全那裡了。
商全不同於孫少平他們。
作為黃原商專的校長,他不會看不懂,更不會看不出其中厲害。
“這孩子可以畢業了。”他對身邊彙報的老師說道。
老師問:“您看,讓他去哪裡呢?”
商全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先不急,等那個混蛋小子過來再說。”
孫少傑還在田福軍那裡。
張有智和李建國離開的時候,田福軍特意把他留了下來。
“事情你已經知道了,關於原西分田模式推廣,你有什麼想法。”
對於田福軍,孫少傑沒有隱瞞。
“原西模式跟聯產承包比較起來,最大的區別,在於前者著眼未來,而後者……更多的是考慮眼前。
因為原西模式保留了農民的組織化,有組織就具備了參與經濟改革的資格與能力,而包產到戶,則最大限度的抹殺了這種可能。”
“為什麼?”田福軍問。
“以家庭為單位生產,每人不到兩畝地,就一年產出來說,能做啥呢?
解決溫飽足夠,做其他事就勉為其難了,一則要有人種地,跑不開;二則積累不出足夠的資本,沒本錢。
農民失去了組織化,只能成為一盤散沙,為了更高收入,進城務工就成了必然選擇,但如此以來,地誰種呢?
比如俄們家裡,大哥去了公社,潤葉姐在中學教書,俄在供銷社,秀蓮有醋廠,結果,家裡種地的只有俄爸。
還有另一種表現形式,有些農家會把正在上學的孩子叫回家種地。
結果,白白荒廢了學業。
贏了現在,卻輸了未來。
如此,還不如不分地。
福軍叔,這就是人地矛盾。
勞力與土地的矛盾,未來才會顯現;而進城務工的苗頭,現在就有了。
去黃原城東關看看,就明白了。
隨著年輕勞力越來越多的流入到城市,農村將會只留下老人和孩子。
這就是空心化。”
田福軍沉吟了起來。
黃原城他經常往來,但東關確實不常去,孫少傑說的情況他沒有注意過。
“那裡,俄會去看看的,有什麼辦法能改變這種情況呢?”
“原西模式就是。
公田推行機械化,就節約了勞力,既使村裡人外出,也沒有太大問題。
家裡留下不多的自留地,既使老人也足以照顧,不會出現地無人種情況。
公田不論分糧還是分錢,村裡人都是一種額外補貼,加上集體副業產出,庭院經濟,足以養家了。
集體副業,加上供銷社扶持的地方特色產業鏈建設,能消化不少勞力,農村剩餘勞動力可以就近轉化了產業工人,不用進城也有收入。
不用怕城市無人建設,工業化沒有廉價工人,八九億人哩,足夠用了。”
孫少傑說著,田福軍思考著,見他說完了,田福軍點頭表示認同。
“原西模式需要調整農村治理結構,需要供銷社產業鏈建設配合,實施條件多了一些,落實起來也有些複雜。
如今,不少地方已經直接包產到組到戶,有沒有辦法,換一種形式再把他們重新組織起來呢?”
“有啊!”孫少傑咧開嘴笑了。
“比如,村裡出了能人,用某種專案聚攏人氣……但這種模式沒辦法進行有效的監督,無論來自於專案本身,還是來自於組織者本人,風險都是極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