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耙撈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章 訪古,隱形富豪煉成記,釘耙撈月,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家後,莫蘭便計劃去哪些景點。
晚上,莫家老兩口回來聽說後,很支援莫蘭帶凡三到周邊遊玩,只是叮囑他們開車注意安全。
離莫家最近的景點,當然是迎江寺。
迎江寺,整座寺院建築在長江岸邊的高地上,殿堂巍峨,十里開外就能看到。
它上接九華山,下臨匡廬,北攘天柱,南臨長江,可謂得天地之靈氣,占人文之輝光。
寺廟大門口,右邊牆壁上:“佛日增輝,法輪常轉”;左邊牆壁上:“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大門兩邊各置鐵錨一個,重約3噸,這是該寺有別於其他寺廟的獨特之處。
據民間傳說,安慶地形如船,塔為桅杆,若不以錨鎮固,安慶城將隨江東去,故而設之。
說到寺裡的振風塔,也有不少傳說。
據說,安慶地形像船,可惜的是缺少風帆。因此,當地文風雖濃,卻沒有出過狀元。於是,風水先生建議,在迎江寺修建一座振風塔。
於是,有鄉紳帶頭募捐,最後建成了這座高達七層的佛塔。
自從建了振風塔,安慶文風鼎盛,出了7個狀元,更湧現了戴名世、方苞、劉大櫆、姚鼐等文學名家,開創了主盟清代文壇200餘年的桐城派。
這種民間傳說無法考證,但凡三知道,民國初年的財政總長兼實業鉅子周學熙,曾經在這裡留下一段真實故事。
周學熙是江對面池州人。
一次,他乘船去武漢,船過安慶。這時,他想起篤信佛教的老母親囑託,便信步上岸,一路尋訪到迎江寺,進去上香。
當時的住持是月霞大師,他知道周家是大香客,因此,便熱情招待,盛情留餐。周學熙無法推辭,只得入席就座。
兩人很是投緣,飯後,藉著興奮勁,他們登上振風塔,極目遠望無限江山。
兩人談興正濃,忘記了時間。不料,遠處客輪,汽笛長鳴,已經離港。
月霞大師勸慰道,船既離岸,說明你們緣分到此,不必惋惜,明天再走不遲。
周學熙站在塔上,眺望晚霞中西去的客船,無可奈何,當晚就在寺中住下。
第二天上午,周學熙尚未動身,就有電報發了過來。那艘客輪,當夜在九江附近觸礁沉沒,船上乘客幾乎全部遇難。
得知訊息,周學熙驚出一身冷汗,知道是方丈救了自己一命。自此,他對迎江寺與振風塔,多了一份感激。
後來,這位商業鉅子返鄉,感念當年恩德,帶頭出資,對迎江寺進行了大修。
這件事,莫蘭竟然從未聽說過。
她不清楚,三哥怎麼知道這麼多本地人都不知道的事。
凡三笑著說:“多讀書而已。”
惹得這小妞直翻白眼。
當地最有名景區,自然是天柱山。
但隆冬季節,山上沒有什麼玩頭,凡三便開車帶著莫蘭去了懷寧,拜訪兩位名人故居。
安慶當地,影響了現當代中國國運走勢的人有兩個,一個是中共創始人陳獨秀,另一個是兩彈元勳鄧稼先。
這兩人都是安慶下面懷寧人。
“一枝獨秀開正豔,捐介狂傲眾人羨。政治潦倒心失意,才華鋒芒實難掩。”
有人這樣描述陳獨秀的一生。
這個安慶人,在政局混亂的時代,卻生就一副不會鑽營的傲骨和思想先進的才骨。這也許決定了他未來在文化思想界的巨大成就和最終在政治上的鬱郁不得志。
單純從社會影響看,陳獨秀的人生,在1927年前,是一條蓬勃發展的上升通道,1919、1921是重要節點;
1927年,他離開了中共總書記職位,從此,人生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