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60章 癸字卷 河北總督,南北雙線,數風流人物,瑞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察哈爾人的入侵,他們對付蒙古人明顯更有經驗。
細細梳理了一下整個京營體系的武將,馮紫英心中更為踏實。
馬進寶,土文秀及土朝鳳和羅國章,賀虎臣,楊肇基,王成武兄弟,這些都算是自己的嫡系或者老爹的嫡系,真箇京營加起來也有六萬餘人,如果再加上南面江北鎮劉白川的四萬人,十萬大軍,馮紫英有信心打好這一仗了。
如果說再加上宣府軍的馬孔英部,薊鎮尤家兄弟,馮紫英覺得如果自己都還打不下這幫白蓮亂賊,那可真的該自請軍法了。
不知不覺間,西北,或者說馮氏一脈的軍中體系已然成型,雖然這裡邊許多還是若明若暗,但如果從陰謀論的角度來分析,就不得不讓人感到擔心了。
但現在馮紫英還不需要擔心,當下朝廷的擔心都還集中在白蓮教亂和遼東局面,解決不了這兩者問題之前,他們還無暇想其他。
即便是有所擔心,馮紫英的文臣身份保護,加上老爹的「隱退」,都足以釋去不少疑心。
除非有人從一開始,或者說一根筋就認定自己會走上權臣或者謀反之路,但這未免太誇張了。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身真偽復誰知?
這首詩也說明瞭一些道理,起碼自己現在還遠未達到王莽的境界,而那些武將也好,軍官也好,也都是忠心耿耿地在替朝廷賣命。
總不能因為其出自西北或者大同一系,就把他們打上印記,棄置不用吧?
只有短短十餘日時間,馮紫英要做的事兒很多。
北面的局面暫時還沒有危及到需要立即啟動緊急應對的狀態,但是一些物資準備和軍隊調配需要開始了。
登萊軍已經開赴到永平與順天府交界一線,而薊鎮軍一部以及賀人龍部則已經從海路開始轉運牛莊和東江鎮。
「見過總督大人。」
看到兩個比自己大幾十歲的宿將恭敬對自己行禮,馮紫英也有些感慨。
楊元不說了,真正從壬辰倭亂時候打出來的猛將,但是現在年齡已大,估計打完這一仗,在宣府總兵任上就該致仕了。
尤世功就不用說了,老熟人了,正值壯年,但是也近五十歲了,好在身體狀況還好。
如果按照前世歷史走,楊元早就在壬辰倭亂一戰中南原之戰後被麻貴斬首了,但是今世歷史中壬辰倭亂雙方的戰事出現了一些變化,碧蹄館之戰後,周軍佔據優勢,一直到後來,南原之戰並沒有如歷史那樣,而是周軍取得了勝利。
楊元已經六十出頭了,好在身體還行,馮紫英從兵部檔案看到其都滿了六十七了,雖然鬚髮皆白,但精神尚好。
「菊厓公,世功兄,咱們都不是外人,今日也只有我們三人,你們便以紫英稱呼我便是,我好歹也是武勛子弟,你們二人這樣總督過來,督師過去,我真的就汗顏無地了。」馮紫英躬身將二人延請入座。
楊元和尤世功面面相覷,這位大周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督,也是最年輕的二品重臣,如此禮遇恩待二人,倒是讓他們有些意外。
不說總督身份是他們直接上司,單單是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文臣身份都足以讓他們兩位武人畢恭畢敬了,但這一位仍然是如以往那樣謙和從容,這讓二人都為之心折。
「大人,這樣不太合適吧,……」還是楊元啟口。
「菊厓公,您論年齡論資歷比家父還要長,世功兄也算是看著我長大的,都算是我的前輩,我也是武家子弟,雖說走了文臣路,但是骨子裡還是留著武家的血,要不朝廷又何必讓我來收拾這個爛攤子呢,當然我本人也願意來,真讓我在江南巡撫那個安樂窩裡耗幾年,我都怕我自己會廢了。」
馮紫英一番話一下子就讓楊尤二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