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5章 戊字卷 青檀領袖(第五更求票!),數風流人物,瑞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顯,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罷了。
「紫英你這麼有把握的話,那書院必須要儘早籌劃。」周永春搖搖頭,「嗯,但你說的也有道理,或許這還有一個過程,但朝廷現在財政狀況如此艱難,開源節流,開源才是關鍵,而田賦已經是極至了,再加賦稅的話,江南我不敢說,但是北地就要出亂子了,只能是在海貿和工礦上來想辦法,這種情形下,的確需要向這方面側重傾斜。」
周永春的開明倒是大出馮紫英的意外,這位山東鄉人他一直以為對方思想可能會趨於保守,但沒想到卻能看得這樣遠。
在回城的路上,馮紫英都還在思考,現在的歐洲應該是經歷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發展,即將步入工業革命時期科學發展的新階段,從十四世紀到現在的積累,使得歐洲已經具備了系統性的科學知識體系,雖然還不完整,但是相較於東亞乃至與整個亞洲地區,已經遙遙領先很多了。
這種情形下,馮紫英雖然已經感受到了這種科學體系積累帶來的巨大壓力和緊迫性,但是哪怕他作為穿越者都覺得一己之力要改變整個社會歷史的運轉慣性實在是太難了。
他能做的就是儘可能讓自己在最短時間內執掌最大的權力,利用手中權力來干涉歷史的程序變化,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散播一些種子和做出一些引導,看看能不能讓這塊被傳統儒學徹底控制下的土地上發出一些不一樣的枝芽來。
在大周朝中不是沒有人才,比如徐光啟,比如趙士禎,但是這些學者人才所處的環境並不友善,或者說在他們周圍並沒有多少人對此感興趣,而一些基礎的科學學科研究也沒有形成氛圍,只能是點點滴滴的零散存在,這恰恰是最根本的東西。
沒有這種學習研究和宣傳傳播氛圍,科學知識的積累和傳承很難實現。
要改變這一點,既需要從上至下用權力來推動,同時也需要從利益吸引來誘導,還要花大力氣營造這種氛圍,幾者兼備,方能有效。
在現在大週上下,與歐洲相比,無論是哪方面,都已經被拉開了相當距離了。
正因為如此,馮紫英才無比渴望能獲得更大的權力,只有擁有足夠大的權力,他才能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至於被各種來自四面八方的條條框框所束縛。
馮唐終於走了。
現在是去遼東的最佳時節,再等一等,雨季到來,整個遼東遼西沼澤遍地,就不好走了。
這一次去遼東,不比去榆林,所以蘇謝兩位姨娘,馮佐馮佑兩個最重要的長隨都跟隨馮唐去了。
朝廷也基本上同意了馮紫英的要求,尤氏三兄弟加曹文詔部,以及賀人龍部,陸續從榆林鎮和大同鎮調往遼東。
和佛山莊記的火銃委託合同也簽署了,三千支日本鳥銃會在半年內送到遼東,同時一年內的自製火銃和從歐洲購買的自生火銃也要送到。
這是馮唐接受了馮紫英的觀點之後,下決心整飭的一支力量,而且還要進一步加強,這將是未來遼東軍對抗建州女真的關鍵力量。
看見父親一行人消失在遠處驛道上的地平線下,馮紫英臉色沉鬱,良久才策馬往回走。
鄭崇儉和王應熊二人陪著馮紫英。
「還有大半年觀政期就滿了,你們倆考慮好了?」
「紫英,我們能和你比麼?功勞都力得不想力了,我這一趟去了一年多時間才回來,也算是一個西北的老軍務了吧?」鄭崇儉樂呵呵地笑著道:「下地方暫時我是不想去的,沒人有機會留在兵部還願意下去,非熊,你呢?」
「我的想法也一樣,下了地方也許就撈不著機會了,大章你倒是撈到了去西疆,我還在琢磨哪裡找機會呢。」王應熊看了一眼馮紫英,不知道能不能當著鄭崇儉說西南播州那邊的事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