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0章 己字卷 猛虎臥荒丘 大計(二合一大,數風流人物,瑞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應不起。」永隆帝一樣也是遲疑不決,茲事體大,的確不敢輕易遽下決斷,「而且一旦朝鮮與我們交惡,大周在遼東局面會更為險惡。」
「難道馮唐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忠順王總覺得沒有這麼簡單,「他應該有一個說法才對。」
「他自然也有他的一番理由,也不能說不對,只是朕和內閣都擔心他所言能否達到目的。」永隆帝嘆了一口氣,「馮唐在奏摺中提出,朝鮮國王李暉迫於努爾哈赤威勢,對建州女真日益阿諛,但又懼於大周壓力,所以便有意採取左右逢源的騎牆之略,目前大周尚無力迫使朝鮮改變政策大勢,那麼便應當謀取實利,像扶持舒爾哈齊的建州右衛招募朝鮮流民與努爾哈赤抗衡便是一策,……」
「皇兄,就這個?」忠順王皺起眉頭。
「當然還有,馮唐提出,從山東、北直、河南遷民至遼東遼西充實邊地,遷民三十萬,免賦稅二十年,並在前三年提供糧食種子和耕牛等支援,……」
忠順王倒吸一口涼氣,難怪連皇兄和內閣都是如此躊躇猶豫,這個口子就開得太大了。
遷民實邊不是什麼新路子,但是遷往遼東,尤其是現在遷往遼東就不能不慎重了。
努爾哈赤之發展勢頭之所以如此迅猛,除了其一統建州女真和兼併了海西女真的輝發部和哈達部外,還有一個更重要因素就是他招募、吸納和擄掠了遼東漢地的許多漢人,甚至包括從察哈爾那邊都吸引了許多流落在塞外關外的漢人。
這一部分漢人給女真帶去了冶鐵、制甲製革、農耕等原來女真從未掌握過的技術,使得建州女真第一次具備了自家打造兵器和製作甲冑的能力,實力大增,這樣才讓他具備了進一步吞併海西女真的實力。
要知道努爾哈赤是靠十多副破爛甲冑起家的,對於兵器和甲冑的製作能力格外重視,只要有本事的漢人在其麾下反而能獲得比在關內更好的待遇,生活也更好。
正因為如此,現在朝廷對於遼東的局面也是三心二意,躊躇不決。
明知道遼東現在單單依靠軍屯根本無法支撐起遼東需要,大量補給和物資需求都不得不從關內運入,而單單是運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除了糧秣之外,其他一切物資都需要從關內運入,這種巨大補給困難嚴重製約了遼東方面的自我補給能力,使得任何一次行動甚至許多訓練都不得不考慮自身的補給是否能得到滿足。
要解決這種補給嚴重不足的辦法無外乎有兩個,要麼是要有內生性的強大生產能力,要麼就要有強大高效且低成本的運輸投送能力,如果兩者皆備,那自然更好,但這兩者對於當下的遼東或者說大周來說,都是不具備的。
前者需要充裕的人手,而現在遼東人口不足五十萬,其中遼東鎮士卒十萬人,加上其家屬親眷,幾乎就佔到了七成以上,剩餘部分也多是圍繞遼東鎮軍服務的各類人員,真正能獨立生存的人員恐怕不足五萬人。
也就是說,整個遼東就是一個龐大軍事集團,幾乎沒有其他民間人口生存的基礎,而這個龐大的軍事集團除了一部分人口屬於軍屯勉強能維繫自家生存需求外,絕大部分軍事和生活需求都完全依靠外來輸入。
在海運斷絕的情況下,所有物資都需要從京師方向經遼西走廊輸入,而京師本身就是一個難以自給自足需要大量從江南輸入的城市,這也就意味著所有物資都要從更遙遠的江南或者湖廣輸入,其消耗和成本之高可想而知。
可以說馮唐也就是衝著為遼東長久之計來考慮的,但是要實施這一策略,卻是困難重重。
首先遷民本身就是一道難題,哪怕是要把因為遭受災荒的流民前往遼東也是不易,國人安土重遷,要離開家鄉非萬不得已不為,這是其一;遷民耗費巨大,哪怕是從最近的北直隸和山東遷民,從陸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