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11章 癸字卷 新風潮,《西北時報》,數風流人物,瑞根,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即便是在陝西政務這邊最忙碌的時候,馮紫英也從未疏忽過和原來的人脈關係保持維繫。
除了齊永泰、喬應甲、官應震這幾人外,像張懷昌、柴恪、孫居相、韓爌等幾位日漸密切的朝中大佬,馮紫英也沒有輕忽,一樣保持著兩月一封信的節奏給對方去信。
信中既要談日常事務,也要噓寒問暖,還時不時送一些陝西這邊的特產。
米脂的小米、青澗的紅棗、秦嶺山中的蜂蜜、鳳縣的留壩白果、慶陽黃花菜、秦州核桃,這些物事雖然不值幾個錢,但是卻也是地方名特產,送回去既能讓大佬們記住自己,也能表示自己一番心意。
當然這些物事也不能少了自己府裡的女人們,禮輕人意重,送到女人們手裡,她們或許不會太在意這些物事的價值,更在於自己蘊藏於其中的情意。
除了這些人的聯絡外,像左良玉、黃得功、賀虎臣、楊肇基,乃至遼東那邊的賀人龍這些年齡相仿同輩的武人,也包括沈有容這樣的忘年交,馮紫英也一樣保持著密切的聯絡。
所以很多時候在辦完公務之後回到家中,馮紫英更多時間就是在寫信,基本上保持著每天一封信的節奏,然後半個月左右積成十來封信,在把相關的禮物準備好,就安排人送出去。
馮紫英來了陝西快一年了,口碑一直很好。
尤其是清正廉潔這方面更是有口皆碑,不是不收禮,而是不收金銀財貨這類貴重物事,但如小米、核桃、紅棗、蜂蜜這一類地方土特產,他卻是來者不拒,這個獨特的習俗也讓陝西這邊官場上嘖嘖稱奇。
馮紫英也很清楚,在大周這個官場上,同流合汙不能做,但是和光同塵卻少不了。
你不能完全杜絕收禮,那會讓自己在地方上寸步難行,但是可以選擇性的收禮,而且還能自創一套自己說法,家中不缺金銀,就喜歡地方土特產,而且他也不吝向外展示自己給朝中大佬們送的也就是這些土特產。
哪怕是關係相當親近的同僚下屬,在逐漸瞭解了馮紫英的風格之後也都慢慢適應了馮紫英的這種風格,像潘汝楨和許俊陽都曾經給馮紫英進獻米脂美婢,在當時那種情況下,馮紫英不好峻拒,但後來都退還給二人,但二人堅決不肯接受,馮紫英便以其他方式回贈了同等價值的禮物,但二人送的其他土特產,馮紫英就慨然收下了。
其實馮紫英也清楚自己這麼做在大周官場這種風氣下沒有多大意義,自己老爹在大同和榆林當總兵,在遼東和三邊當總督,不也一樣收受下邊和外邊的供奉敬獻,而且毫無違和,理所當然,自己作為陝西巡撫逢年過節收取一些禮物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你要不收,反而讓下邊不安不說,下邊人也會有其他異心。
但馮紫英覺得還是要有所堅持和保留,倒不是說要當純臣,而是這方面做得乾淨一些,自己將來入朝之後,也能避免被人抓住太多把柄,哪怕這些把柄並不足以致命。
吳耀青進來的時候正看到馮紫英提筆揮毫寫完一封信,封好交給寶祥。
「準備停當了?」馮紫英看吳耀青進來,示意寶祥退下,這才問道。
「差不多了。」吳耀青點了點頭,「定名《西北時報》,逢雙出刊,初步打算日印五百份,前三個月均為贈送,……」
確定要在西安發行一份報紙是馮紫英來陝西之前就考慮到了的問題。
初來乍到,要給陝西留下自己的印痕,同時要想長期保持自己的影響力,甚至在自己離開陝西之後也要繼續保持並增強控制力影響力,就不能僅限於在官場人事上和軍中的佈局,在輿論陣地上的布子非常重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不過西安遠無法和京師城比,不但人口只有京師城十分之一,而且經濟發達程度更是差得太遠,西安府人口固然不少,在整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