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五十三章 光復十九年,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西域和高原,都還在推進。

這其中,遼東的鐵路其實已經修的差不多了,很快就能竣工。

漠南漠北地形還算平坦,就是冬天太冷沒辦法施工,所以進度比較慢。

而西域則是由於氣候問題,以及荒漠的問題,修起路來比較困難。

而高原……

高原是真沒辦法修!

高原凍土和缺氧的氣候是真的要命。

倒不是朱宏煜捨不得小日子和三哥家的勞工去死,而是那地方堆人命也沒用。

技術不到位,說修不通就是修不通。

朱宏煜對此是真的沒辦法,他為了解決高原的民生問題,只能是著手從高原上移民。

將高原上的藏民移民到別的地方去安置。

而高原上則是儘量只保留一部分入拉薩谷地這樣的重要地區,並在當地駐軍,確保大明對高原的實際控制。

除此之外,就是大明朝廷的官道水泥化,柏油化改造工程了。

別的不敢說,最起碼漢地連通省府的官道都進行了水泥化改造。

甚至不少地方都鋪上了柏油路。

江南等富裕的地方,甚至地方自己花錢把路直接修到了村裡。

大明的狗大戶們雖然比較吝嗇,但在家鄉修橋鋪路的事情,大多人都是捨得花錢的。

大明在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後,對黃河大堤的治理也是有了成效。

這幾年,黃河已經極少決口了。

那些經常決口的地方,已經全部變成了水泥鋼筋的大堤,相當的堅固。

估計用炸藥都炸不開!

還有就是朝廷對地方的水利設施的改造和建設等工程。

在朝廷的治理下,大明地方的水利設施基本上煥然一新,確保大明地方對天災能有一定的抵抗和調控之力。

明末時候崇禎年之所以會爆發那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除去天災之外,人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朝廷的財政崩潰,致使地方的水利設施損壞後無人修繕,一但爆發天災,如干旱洪澇之類的,地方連個最基礎的調控能力都沒有,可不就莊稼大範圍絕收了嗎?

而現在的大明卻是將地方的水利設施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

多了不敢說,最起碼可以保證,即使發生了天災,也不會直接到了顆粒無收的地步。

朱宏煜深吸一口氣,合上了報告,臉上是肉眼可見的滿意之色。

在他看來,這些年大明朝廷發展的還是不錯的。

民間已經有不少人自發的稱呼現在為光復盛世了。

要知道,這是底層百姓自發的感慨,不是士紳階級對統治者的吹捧,也不是滿清的“康乾盛世”那種統治者自己的自吹自擂。

當然了,在很多士紳和商賈大戶眼中,現在的大明也確實稱得上是一句盛世。

對外,朝廷大軍征伐戰無不勝,擴土萬里,萬國來朝。

對內大興文教,人口滋生,百姓安樂,且不見饑饉。

這不是盛世,什麼是盛世?

朱宏煜對此是極為自得的。

他自得的不光是自己創造了一個盛世,更是因為自己為中華民族開闊了生存空間,讓整個民族由陸地向深藍邁進。

為中華民族奪取到了接下來幾百年的發展先機,讓中國人能夠繼續矗立在世界之巔的位置上。

而不是在衰落,經歷苦難後再次復興。

按照原有的歷史軌跡,如果沒有他朱宏煜,中華民族下一次站在全世界這盤大旗的執棋者的位置上時,就已經是三百多年以後了。

這三百多年的時間裡,中華民族可謂是真正的淪落到了至暗時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王朝

寶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