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六章 吳三桂的新病,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至今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失,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
最後,朱宏煜還是使用朱元章的北伐檄文為結尾。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
沒別的,就是北伐!
等到朱宏煜話音落下,並將黃稠投入火盆中。
火焰燃燒間,黃稠迅速化為灰盡!
一股風兒捲來,打著旋的將黃稠燃燒留下的殘餘物卷向了寶頂的方向……
下一個瞬間,北伐的呼聲響徹整個孝陵內外。
“北伐!”
“北伐!”
“北伐!”
“……”
隨著朱宏煜祭奠孝陵所用的祭文流出,傳遍了整個江南。
進而,北伐的呼聲響徹了天下。
不光是長江以南,甚至就連長江以北也是到處都是北伐的呼聲。
幾乎所有人都在期待著大明北伐的順利展開!
朱宏煜在完成一年一度的向老祖宗的彙報工作之後,便返回了南京城。
他沒有著急即刻發兵北伐,而是傳令給內閣和五軍都督府,即刻開始籌備大軍北伐所需的糧草,軍械等。
等到開春,天氣轉暖之後才會正式動兵北上!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明軍將士多是南人,怕適應不了北方冬日和初春寒冷的氣候。
等到天氣轉暖之後再動兵北伐,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減少明軍的非戰鬥減員。
隨著朝廷著手準備北伐,越來越多的糧草軍械,以及負責運輸糧草的船隻被從各處調集往南京集合。
……
關中,長安城!
如今的長安雖然不復前明時候的繁華,可隨著大量的關寧軍士兵,以及士兵家卷湧入,長安也是恢復了那麼幾分生氣。
最起碼,街道上,田野裡能隨時隨地的見到行人了!
關中的情況,要比一片鬼蜮的西南諸省好很多。
去年一年,吳三桂在關中收到的稅可不少。
關寧軍在湖廣之敗後能夠穩得住局面,除去明軍沒有渡河追擊之外,和關中能提供的大批錢糧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要知道,關中在前明時期,可是為大明提供著全天下近兩成的稅賦的。
陝西可是實實在在的賦稅大省!
只要一想到明末的民亂首先是從陝西開始的,就可以想象到陝西所承擔的賦稅有多重了。
有的時候,光天災是逼不死人的,人禍可要比天災可怕的多。
吳三桂在湖廣一敗之後,便變得意志消沉。
政務,軍務分別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而他自己則是躲到了後宮,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
想要藉此來麻痺自己的內心!
這其中,政務被交給了吳應雄,軍務被交給了吳應麒。
一段時間下來,關中在吳應雄的治理下,一片欣欣向榮。
當然了,這裡面也有小冰河期到了尾聲,關中的氣候開始逐漸恢復的正常的原因。
大明光復元年二月初十,長安城內的奉天殿上。
吳三桂手中捧著從江南傳來的祭文,或者說是北伐檄文更準確一些,滿臉的凝重。
看著這一篇殺氣騰騰的檄文,恍忽間他彷彿又看到了明軍在戰場上展開的兇勐攻勢。
勐烈的炮火,刺耳的衝鋒號聲,戰馬的鐵蹄……
一切的一切,都令人印象深刻!
只是稍微想想,吳三桂便感覺到了一股子發自內心的恐懼。
隨著關中之戰關寧軍大敗鰲拜所部,吳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