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一十九章 莫臥兒帝國的局勢,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次受命和吳國貴一起奔襲德里城,逼迫德里守軍向拉合爾求援。
吳國貴聞言,微微搖頭說道。
“不好說啊!”
“二殿下帶著大軍主力圍攻拉合爾,就指望著我們在德里這邊開啟局面,然後逼迫拉合爾方面的守軍出城,然後野戰殲滅敵軍主力呢。”
“但我們這邊卻是僵持了下來,遲遲打不開局面,戰局不利啊!”
雖然從目前來看,關寧軍佔據了戰場的絕對主動權,但關寧軍在印度的戰局,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樂觀。
如果關寧軍不能迅速擊破拉合爾方面的守軍,取得重大突破,重創乃至於全殲拉合爾,進而拿下德里。
一但時間拖延長了,落入被動的就該是關寧軍了。
等到莫臥兒帝國從南印度抽調兵力北上,再配合拉合爾以及德里方面的守軍,對關寧軍進行夾擊。
那關寧軍可就要為難了!
一但莫臥兒帝國的主力全部抵達,憑藉其優勢兵力,關寧軍很快就會落入全面被動的局勢。
還是拿明末的局勢舉個例子,滿清雖然在殺入長城之後,雖然能囂張一時。
可一但等到大明從全國各地調集的勤王軍抵達,滿清也只能是灰熘熘的撤回關外。
而無法在關內久留!
現在關寧軍所面臨的局勢也是如此!
如果不能短時間內取得決定性的戰果,比如說拿下拉合爾,甚至攻入德里。
到時候,他們就只能退守新山海關,然後等待戰機。
吳國貴十分清楚這一點,所以,他知道自己身上擔著的責任到底有多重大。
王輔臣開口提議道。
“不若我軍進攻德里城試一試?”
他覺得,既然德里守軍怯懦不敢戰,他們說不定能將德里城一鼓而下。
吳國貴聞言,微微點頭說道。
“若不能將城內的守軍引出城來,也只有試著進攻一下德里城了。”
只是,話音才剛落下,吳國貴便眼睛一亮,想到了辦法。
“或許我軍可以在強攻德里城之後,再假裝敗退,引誘敵人出城追擊,然後破敵。”
王輔臣聞言,也是點頭說道。
“好,此言不錯!”
“那便由國貴兄領兵嘗試攻城,我帶人準備伏擊事宜。”
吳國貴點頭應許了。
兩人開始商議此戰的具體細節。
……
第二日,戰端開始了!
在吳國貴帶兵準備強攻德里的同時,王輔臣帶兵浩浩蕩蕩的向著泰姬陵的方向而去。
為了掩蓋自身要設伏的真實意圖,王輔臣和吳國貴準備將泰姬陵當做是他們的藉口。
吳國貴則是在命人準備好足夠的攻城器械之後,用刀槍驅趕著一隊隊莫臥兒帝國的戰俘以及百姓,向著德里城而去。
驅民攻城的手段,關寧軍也是擅長的。
想攻城,還不想承擔太大的傷亡,驅民攻城就是最好的手段。
面對關寧軍對德里城的進攻,德里城內的守軍迅速應對。
炮火轟鳴,彈丸弓箭飛射,城頭的滾木礌石如雨而落。
眨眼間,便給被關寧軍驅趕在戰場第一線的那些戰俘和平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傷。
慘叫聲,哀嚎聲不絕!
一具具屍體幾乎要鋪滿德里城下的空地。
甚至德里的護城河都已經被鮮血給染成了血河。
但是十分明顯的是,死傷的都是被驅於陣前的戰俘和百姓,關寧軍本身幾乎沒什麼傷亡。
有戰俘和百姓實在承受不住傷亡了,想要往後退去。
但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