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五十七章 鹽政!,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明末的人口數字其實是個迷,由於民間存在著大量的隱戶逃戶,官方統計的六七千萬人口肯定是不靠譜的。
既然官方統計的資料不靠譜,那就只能用別的資料來進行倒推了。
後世統計的明末耕地資料,大明總共擁有耕地十一億畝。
這個資料差不多是靠譜的,因為現代中國的耕地面積也只有不到二十億畝。
而明代在沒有掌控草原,西域,遼東等地的情況下,十一億畝這個數字應該是大差不差的。
再按照古代的生產力來推算,四畝地勉強能養活一個人。
算下來,大明的人口肯定是在兩億以上的!
要是再算上江南等地資本主義萌芽,工商業蓬勃發展所能養活的人口,或許還會更多。
甚至誇張點說,三億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是保守估計,兩億肯定是有的。
要不然不至於在發生天災之後,便形成了遍地的流民了。
說白了,之所以會有那麼多流民,就是因為土地能養活的人口飽和了,在天災發生之後,一但有糧食減產,就養活不了那麼多人了。
活不下去的人,只能是另尋出路!
比如說造反!
除去人口資料之外,最重要的便是耕地的資料了。
現在大明統計出來的耕地面積和後世統計的資料差不多,但統計出來的耕地面積裡,有大片大片的土地是處於拋荒狀態的。
比如說西南諸省,以及飽受戰亂之苦的河南關中等地,大片大片的都是拋荒的良田。
現在朱宏煜能做的,也就只是儘量組織屯田,朝廷花費人力物力,來使得這些被拋荒的田地恢復生產了。
七千多萬的人口,卻是有十一億畝的耕地!
平均一下,一個人能有十五六畝的耕地,基本上沒人會餓肚子,可不就是繁華盛世嗎?
所以,朱宏煜說現在是光復盛世,有問題嗎?
只要臉皮夠厚,當然是沒有問題的!
翻看著各部門的工作報告,朱宏煜臉上的表情滿是讚許。
除去耕地和人口的統計之外,今年朝廷的政績最耀眼的,便是財政部的歲入資料了。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換源app!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huanyuanapp. 】
較之去年一年的歲入,今年大明的歲入總額增加了兩成左右!
這個數字已經足夠誇張了!
因為,大明不光是今年的歲入在漲,前幾年的歲入也是一直都在以這樣的速度征戰。
積累下來,這個數字就很可觀了!
現在大明的歲入和崇禎年間比起來,在數字後面加個零都不止。
在收復北地之後,由於朱宏煜下令地方減免稅收,以休養生息,恢復民力。
是故,農稅方面雖然有所增加,但並不多。
也就是南方一些省份減免稅收的年限到了,可以正常納稅了,才讓大明的農稅有了些增長。
大明稅收增長真正的大頭,還是在工商稅上!
隨著今年一年朝廷對工商發展的刺激性政策的頒佈,大明的工商發展依舊是在狂飆突進。
工商方面的稅收節節攀升!
兩成增長額度,無論如何也能夠算是誇張了。
忽然,朱宏煜動作一滯,他看到了鹽稅的具體數額。
大明現在的鹽稅,較之明末時候肯定是有所增長的。
明末時候,一年朝廷在鹽政上的歲入不過一百二十萬兩上下。
在大明光復之後,在朱宏煜的整頓之下,大明在鹽政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