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零五章 伐緬與康熙的不甘,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數次攻佔都城,倉皇南逃,更何況現在明軍的奮力一擊了。
至於說緬甸當地的環境惡劣,不利於明軍作戰?
這點其實更加不用擔心,朱宏煜這些年來,一直都在大量的募集南洋土人,西南各族少民成軍,專司熱帶山林作戰,為的就是現在。
緬甸再是氣候溼熱,再是瘴痢橫行,又如何能比得過南洋的氣候惡劣?
還有就是,大明若要對緬甸動手,要將緬甸滅國。
就不會是光大明自己動手。
朱宏煜一封詔令下達,整個南洋的各國都得動起來,準備圍攻緬甸。
這便是宗藩朝貢體系下的東方了!
宗主國要動兵征討不臣,一聲令下,則藩國就必須出兵助戰。
否則,就要被踢出宗藩貿易體系,淪為異端。
時間長了,這個異端自然是人人得而誅之!
舉個例子,等到南洋有的國家想要對外擴張了,抬頭一看,四周全部都是大明的屬國,都是有大明做靠山的。
萬一打了,可能會迎來天朝爸爸的介入!
就你一個是孤家寡人後面沒靠山,不弄你弄誰?
尤其是現在大明剛剛復國,王師追亡逐北,橫掃天下,甚至還驅除洋夷,將整個南洋收入治下,正是軍威赫赫之時。
那些藩國又哪裡敢拒絕天子的詔令?!
想著攻打緬甸的事情,等陳澤告退之後,朱宏煜召來了李定國商議。
李定國曾經帶兵在緬甸作戰,數次攻破緬甸國都,橫掃大半個緬甸,每每得勝而歸。
對緬作戰經驗可謂豐富!
朱宏煜若要伐緬,李定國便是最合適的主帥人選。
至於說將李定國這個親王派出去領兵,是否會有尾大不掉之事?
朱宏煜其實並不擔心。
現在朱宏煜對軍隊的掌控力是很強的,五軍都督府方面經常調職輪換各部主官,沒人能夠長久掌控一隻軍隊的兵權。
現在的大明壓根沒有軍閥形成的土壤!
再說了,朱宏煜再傻也知道不能把李定國的舊部再劃撥給他。
只要不給李定國劃撥其舊部,他就掀不起什麼風浪來。
李定國在其舊部中有不小的威望,但在其他部隊中可沒有。
若前線有變,朱宏煜一道詔令下達,李定國說解職也就解職了。
這就是一個開國帝王的威勢和自信!
在軍功田的實際利益的捆綁下,在忠誠皇帝的思想觀念灌輸下,明軍上下現在只認皇帝,而不認將領。
其實吧,更重要的一點是,朱宏煜自己都有些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上其實是有著一層神聖光環的。
當年的大明太祖皇帝“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有大功於社稷,是故立國大明。
後遂有大明二百七十餘年之天下!
滿清入關之後,天下晦暗而陷於胡塵,華夏衣冠文化盡毀,世人無不有感慨悲哭者。
然而,朱宏煜作為大明宗室,卻是在這天下晦暗的時代揭竿而起。
打出了當年太祖皇帝的旗號,帶兵驅除胡虜,恢復了大明!
隨著朱宏煜不斷的連戰連勝,僅用七八年時間便恢復了大明社稷,驅逐胡虜於域外。
所有人都發自內心的覺得,大明氣數未盡。
而朱宏煜就是這個身負大明國運之人。
在這個封建迷信才是政治正確的時代,又有誰敢站出來和一位身負天下氣數的君王作對呢?
曾經朱宏煜帶兵和滿清作戰之時,所過之處,應者景從,天下官員皆望風歸附。
這裡邊的原因除去朱宏煜是大明宗室,身上肩負著大明的統治正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