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四章 鑄炮,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了穩定的物資來源,不需要再派出人手進行採集,捕獵,開礦等獲得。

朱宏煜終於有底氣喊出全民皆兵的口號,很多光復軍中的婦孺老弱也走進了訓練場,和士兵們一起進行簡單的操練。

光復軍現在兵力有限,萬一在戰時出現兵力不足的情況,老弱婦孺也得頂上去。

……

兵器工坊中,鑄炮組開始了第一次鑄炮。

朱宏煜和老劉頭站在一起,觀看鑄炮的全過程。

通紅的鐵水被匯入鑄造成型的鐵膜中,工匠使用內模水冷的技術,將一根u型導管伸入中空的鐵膜裡。

然後將涼水匯入導管,一端進水,另一端出水,涼水從熾熱的鐵膜內部過了一遍,就變成了熱水。

但在這個過程中,卻也帶走了大量的熱量!

儘量讓鐵膜內外鐵水的冷卻速度保持一致。

這樣一來,可以儘可能的避免炮身皸裂,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提升火炮的質量。

隨著時間流逝,鐵水逐漸冷卻凝固。

工匠們合力用工具拆下鐵膜,露出依舊微微泛紅的炮身。

為了防止炮身皸裂,他們只能靜靜的等待炮身自己冷卻,絕不能澆水。

否則,等開炮的時候就等著炸膛吧!

等到火炮炮身冷卻下來之後,工匠們一起上前,合力將這門火炮搬到了水力鏜床上。

用水力鏜床,來打磨炮膛內壁。

在水力的驅動下,堅硬的刻刀開始隨著傳動軸的旋轉而勻速旋轉。

金屬碎屑被切割了下來,炮膛內壁逐漸被打磨的十分光滑,凸出點被磨平。

工匠上前,用遊標卡尺測量炮膛直徑。

並準備按照炮膛直徑,來制定炮彈的製造標準。

炮彈彈體直徑越是和炮膛直徑接近,炮彈和炮膛之間的空隙越小。

就越能保證發射藥被點燃之後,爆發出來的能量不被浪費,火炮也就能打出更大的威力,更遠的射程來。

就像是線膛槍,為了獲得更高的精準度,更遠的射程,所用鉛彈的直徑要比槍口直徑還大一圈。

鉛比較軟,鉛彈的直徑就算是比槍口直徑大一圈,用上小錘子等輔助工具之後,也是能裝填進去的。

但火炮和火槍不同,火炮用的炮彈一般都是實心鐵球,這玩意可比鉛彈堅硬多了。

炮彈的直徑要是比炮口大了,可硬塞不進去。

所以,為了確保火炮威力和射程,炮彈的製造也要定下標準!

因為技術條件的原因,炮彈製造有誤差是不可避免的,但誤差絕不能太大!

說起遊標卡尺來,其實並不是什麼稀罕玩意。

西漢末年的那位穿越者前輩王莽,就已經做出來的。

現在朱宏煜命人做一個簡易的遊標卡尺出來,很合理不是嗎?

還有就是火藥的配方問題!

現在全世界的火藥配方,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朱宏煜對其的評價就三個大字,不合理!

火藥配方有問題,硝石硫磺木炭的比例不科學,顆粒化之後顆粒的大小也不一樣。

更重要的是,現在的這個時代,不管是東方還是西方,都還沒有要區分槍用發射藥和炮用發射藥的意識。

在他們看來,都是火藥沒區別,往槍膛炮膛裡一塞,點火就完了,別的不重要。

但歷史證明,槍用發射藥和炮用發射藥的區別還是蠻大的。

炮用發射藥的含硝量要比槍用發射藥高一些,具體原理朱宏煜不知道,但他記得好像是這樣的。

將各種事情吩咐給下面,朱宏煜和老劉頭一起離開了兵器工坊。

朱宏煜開口詢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唐遊記

指點江山

火影:我五條悟最強

不吃香菜就吃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