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風煮雨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二十六章 武器研發與製造,大明之南洋再起,聽風煮雨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宏煜發現,沒有測溫計,羅德曼鑄炮法壓根不實用!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讓人研究起了砂膜鑄炮法。
砂膜鑄炮法和泥膜鑄炮法,失蠟法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砂膜陰乾快。
泥膜陰乾最起碼需要大半年,但砂膜卻只需要月餘。
鑄炮速度大大加快!
並且從質量上來說,砂膜鑄炮所鑄出來的大炮,質量也不會比泥膜差了去。
甚至由於砂膜的透氣性,質量還要更好!
要知道,這種鑄炮法,可是被英國用到了十八世紀後半葉,才逐漸淘汰的。
老劉頭開口說道。
“回稟大都督!”
“砂膜鑄炮法已經有成果了,這門青銅野戰炮,便是由砂膜鑄炮法鑄造。”
“或許有鑄炮材料是銅料的原因,但砂模鑄炮法鑄造出來的火炮,從效能上來說,確實要遠超鐵膜鑄炮法。”
朱宏煜點頭說道。
“加快生產該種火炮吧,我光復軍和西班牙人的決戰最多兩三個月就要展開。”
“每多一門火炮,就能多一分勝算啊!”
老劉頭點頭應諾。
“其他的兵器研製的怎麼樣了?都有眉目了嗎?”
朱宏煜又開口問道。
老劉頭開口說道。
“對於大都督提出來的那些新武器,兵器工坊這邊都已經開始著手研製了!”
“線膛槍已經有了眉目,只是給火槍拉膛線,是個精細的活計,只能由手藝精熟的老師傅純手工來做。”
“拉膛線的刀具不好搞,再加上會拉膛線的老師傅也沒多少,所以無法量產。”
在沒有鏜床銑床等工業機床之前,拉膛線確實是一個技術活!
只能由手藝精湛的老師傅手工來做!
兵器工坊雖然已經在著手研製機床了。
但由於精加工,以及水力畜力不是蒸汽機,無法為機床提供穩定動力來源。
所以,機床現在依舊屬於是有生之年系列!
老劉頭接著開口說道。
“目前已經做了三支樣品出來,只是試驗過後發現,雖然線膛槍的射程和精準度確實遠超滑膛槍,但射速太慢了。”
尋常的滑膛槍,如果是精銳老兵的話,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鐘兩到三發!
但是線膛槍的話,為了能夠讓鉛彈咬合膛線,鉛彈的直徑要比槍口直徑還大一些,裝填起來速度會很慢。
射速甚至達到了兩三分鐘一發!
朱宏煜微微頷首,對於如何提高線膛槍的射速,他有解決辦法。
無非就是米尼彈罷了!
但是,米尼彈製造起來會很麻煩,少量的米尼彈好說,技術要求不高。
無非就是錐形彈頭,再在底部加一個軟木塞。
能有多難造?
但米尼彈雖然製造簡單,量產卻難啊!
最起碼和普通鉛彈的製造相比起來,米尼彈的製造要麻煩的多。
要製造普通的鉛彈,只需要將鉛金屬融化成鉛水,然後像是滴水般從高處滴落。
鉛水就會因為表面張力的原因,自己變成圓形,然後滴落在冷水中,冷卻成型。
再然後只需要工匠做一下簡單的篩選和打磨就可以使用了。
但米尼彈……
想著這些,朱宏煜忽然想到,他現在確實做不到把線膛槍大規模製造裝備軍隊。
但是,他可以小規模裝備給精銳士兵啊!
用於在戰場上打黑槍,狙擊敵軍主將,那也是很實用的。
想著這些,朱宏煜將米尼彈的想法講給了老劉頭聽,然後吩咐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