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聽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卷總結,禁區之狐胡萊,林海聽濤,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開始寫第二卷之前就已經確定了的。
足協盃決賽替父報仇這個情節在我還沒寫到第二卷的時候就在腦子裡逐漸成型的,所以在那之前我就已經把那一章的章節名都想好了,就用刺蝟樂隊的那首歌的歌詞。
因為實在是太契合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了。
老一輩的恩怨情仇,在這裡被年輕人解決了。
不管是功成名就之輩,還是碌碌無為之輩,老一輩的人總歸是會老去的,他們的那些事情也會隨著年齡而一起老去。
正如這個世界的發展規律一樣,一代人,哪怕是這個社會主流的一代人,也終究會老去的,伴隨著他們一起老去的,是他們這一代人所堅持的那些所謂社會主流思想、觀念、生活方式、處事原則……
很多東西,都會變老,變得不再重要,變得煙消雲散。
而年輕人,那些老一輩人所瞧不起的年輕人會逐漸成長起來,成為社會的主流,年輕人的行事準則、思考方式會逐漸取代老去的那一代人。
就這麼一代又一代,迴圈往復更迭。
整個社會才會因此而進步。
否則不管老一代人多麼強大多麼正確,如果永遠不會變老,這個世界還怎麼繼續前進呢?
我把這個道理用一場足球比賽,用胡萊的倒鉤絕殺進球象徵化了。
胡立新這個父親一直以來都是以我是你爸爸的心態自居,總覺得胡萊還是他兒子,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屁孩。哪怕他的兒子已經是一個擁有不少粉絲的明星,在職業足壇取得一定成就的成年人了,他也沒改變自己的這種心態。
就像哈狗幫在《九局下半》裡唱到的那樣:在電視裡或許我是不起眼的明星,在他們的眼裡,我只是長不大的小孩子。
這不是胡立新一個人的特例,而是無數父母長輩的普遍心態。
他們總覺得自己吃過的鹽比你小子吃過的飯都多,自己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都多,什麼場面沒見過?經驗不比你豐富?
可當今世界和古時候那種車馬郵件都很慢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如今的社會是在飛速發展和變化中的,我們回顧十年前都會驚歎這世界變幻太快,更不要說幾十年一輩子的事情了。
於是胡立新的固有經驗令他故步自封,走不出來,一時間也有些不能接受兒子的飛速進步,總擔心那是曇花一現,總害怕有一天醒來發現一切都回到了原點——為什麼會有這種心態?這和他當初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原因。
他所有的努力和付出,不都被王獻科的那一腳踹得粉碎了嗎?
這是他個人的悲劇,但也是那個環境時代的悲劇。
我看到有不少讀者罵胡立新窩囊不是個男人做父親和丈夫都不合格……我得說,你們說的都對,胡立新確實是個這樣的人,我也是故意朝著這個方向寫的。
他不是那種有主角光環,可以屢敗屢戰,最終逆襲的人。
可能一次打擊就足夠讓他跌倒爬不起來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對自己的兒子百般不看好,不看好到令人生厭。
解決這種心態的最好辦法其實就是讓他親眼看到他的兒子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直面迎上,然後擊潰困難。
所以有了這麼一場足協盃決賽,他親眼見證他的兒子面對他昔日的夢魘,然後用一個精彩絕倫的倒掛金鉤完成帽子戲法,把那個高高在上的人生贏家打下雲端,揍到爛泥裡。
完成一個年輕人對老一代取代和超越。
那一刻,他的心態就發生了變化。
曾經包裹他的那個堅固的殼也產生了裂縫。
他意識到自己曾經對兒子做的那些所謂嚴密保護是錯誤的,或者說……失敗了。
他曾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