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吼吼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7章 鹽本身的價格,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喲吼吼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著巨大的利潤。”

湯書偉眼神示意孫瓊冷靜,畢竟原本從灶丁那邊收上來的鹽,價值是一斤鹽大致是三文錢。

而現在渤海的鹽場還增加了包裝,每一袋都是固定一斤,所用的便是油紙。

油紙在大明的價格並不貴,這得益於造紙術的蓬勃發展,還有就是朱元璋在南京設立官辦桐園,大量種植桐樹,而後是朱棣下西洋刺激了造船業的發展。

這些舉措,讓桐油不再稀缺,連帶著,油紙的價格也就與麻布差不多。

窗戶紙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在百姓之中普及。

一百文大致可以買二十刀紙,也就是兩千張。

當然,這種手工紙肯定是比不上文人書寫的那種紙,但用來當窗紙,做紙傘也都足夠了。

手工紙一張便是四尺長兩尺寬,裁剪成包裝袋,滿打滿算便是二十袋,計算上損耗,也能有十七八袋。

而包裝食鹽用的紙,也僅僅是比窗戶紙厚上些許的紙而已,畢竟要保證一定的韌性。

有著這項加持,京城店鋪販賣的鹽,都是統一包裝,統一售價,童叟無欺。

而商販進貨就更加簡單,因為這種紙防水,包裝小,更加方便運輸攜帶。

百姓買回去之後,直接撕開放入鹽罐之中,比起以往自己帶罐子買鹽,更加方便,價格親民,銷量自然水漲船高。

孫瓊完整聽下來,算是大致明白了湯書偉究竟是來考察什麼的了。

這其中不僅包含了鹽業,還有造紙業,桐油業,甚至是州府之中的店鋪,還有官道的暢通。

許久之後,孫瓊才長長撥出一口氣,他是沒想到,原來政務需要考察瞭解那麼多事,就算是他,也會忽略這些細節,真不知道朝廷中的那些大臣都是什麼怪物,竟然能夠如此細緻。

“這頓飯之後,我等可就有的忙了。”

湯書偉搖頭苦笑著說道。

“這可是民生大事,若是開辦得當,那沿岸灶丁便能安定,還能減少流民。”

孫瓊再次起身舉杯,對著五人說道:“本官也不知如何言語,就只能再敬諸位一杯,期盼諸位能及早幫扶百姓,本官為百姓謝過各位。”

說完,他便仰頭一飲而盡,就跟喝酒一樣。

不過,在場的人也僅僅只是知道一部分,如此政策,自然涉及很多方面。

“都是為國辦事,我等說來也是自百姓之中走來,聖上說了,當了吏,也不能忘本,更不能魚肉百姓。”

湯書偉站起來,舉著杯,看向孫瓊,笑道:“吾俸吾祿,皆是民脂民膏,百姓供養我等,談不得謝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最才子

華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