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章 攻城難題如何破?,垃圾食品援助蜀漢,吳老狼,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軍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新都、雒城和綿竹三城後,成都周邊的城池不要說是需要打了,甚至不用漢軍出兵威逼,廣都、郫縣、什邡和都安(都江堰)四城就已經乖乖的遣使請降,迫不及待的重新高高舉起赤紅色的大漢旗幟,晉軍在成都周邊的殘餘力量,也因此徹底的蕩然一空。
然後到了張志回師成都時,就連晉廷任命的汶山太守都主動送來了降表,率領汶山六縣集體投降漢軍,光榮成為了第一個向漢軍投降的晉廷太守。
當然,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地處深山的汶山諸城與外界聯絡全部必須經過成都,漢軍光復了成都,等於就是切斷了汶山郡與外界的聯絡,再加上汶山境內的白馬胡活動猖獗,屢屢侵犯汶山北部諸城,汶山太守如果不趕緊向漢軍投降,甚至不用漢軍動手,白馬胡就能要了他的腦袋!
這些城池的迅速歸降,也代表著成都平原的精華地帶基本落入漢軍手中,讓漢軍有了更多的賦稅來源和士卒來源,然而為了收買民心,張志卻十分大方的給這些地方免除了當年的七成賦稅,同時還把晉廷提高到畝收八升、戶絹三匹和麻絲三斤的賦稅,恢復到了原來的畝收四升、戶絹兩匹和麻絲兩斤,然後也自然換來了成都周邊百姓的歡呼道謝,衷心支援。
張志敢把賦稅減免到這個地步,原因有兩個,一是光復了成都之後,蜀漢皇城裡各種各樣的古董古玩堆積如山,還有劉禪、諸葛村夫父子和蔣琬、費禕等人留下來的書法丹青,全部都可以在系統娘那裡賣到高價,僅憑這些就足以解決漢軍好幾年的錢糧問題。
第二個原因則是成都周邊同樣出產高檔木材,尤其是盛產在後世無比罕見同時也價格昂貴的金絲楠木,後來張志還無比驚訝的發現,都安出產的金絲楠木,系統娘開出的收購價格竟然要比雲貴出產的金絲楠木高出好幾倍,然後張志又軟磨硬泡加威脅才從系統娘那裡知道,全中國的金絲楠木就數都安和後世的雅安一帶出產的質量最好,售價最高!
得知了這一情況,張志除了立即下令允許都安百姓用金絲楠木抵扣所有賦稅外,還毫不猶豫的開出高價收購,同時打著疏通商道的幌子,在雅安一帶建立城池專門收購和囤積金絲楠木的計劃,當然也出現在了張志的書案上。
有了這兩項近乎天文數字的財政來源,張志當然很快就兌現了自己在南中誓師出發時的諾言,把成都府庫裡的金銀錢財全部分發給漢軍將士,還有陣亡漢軍將士的家眷,換來了漢軍講師的激動歡呼,忠誠度再次提高,同時張志還用不著象劉皇叔一樣分了贓以後自己變成窮光蛋,必須得為軍費開支頭疼操心。
還是那句話,垃圾食品就是錢,就是各種各樣的軍需物資,除非系統娘真的開啟了自毀程式,否則張志就用不著為錢糧兩項操心。
同時垃圾食品還是無上的誘惑,享受了幾天時間的漢軍戰俘營生活後,七千多在成都投降的蜀漢舊卒幾乎全部選擇了加入漢軍,兩千江原常家主動獻上的私兵也馬上變得對張志和漢軍死心塌地,而看到了漢軍將士的驚人伙食後,成都周邊的適齡男子同樣也是踴躍投軍,再加上漢軍收編的地方守軍,還有自願選擇留下的兩千多晉軍降卒,張志才剛回到成都的當天,漢軍在成都平原上的兵力數量便直接突破四萬大關!
而且就算這樣,漢軍都還沒有來得及開始在新附諸城招募新兵,另外看到益州頂級世家江原常家如此堅定的支援漢軍,還有獲得了漢軍的豐厚回報後,成都杜家、郫縣何家和郪縣李家等益州中等世家也紛紛向漢軍伸出橄欖枝,或是進獻私兵,或是勸說東廣漢的城池投降,再或者就是鼓勵家鄉青壯投軍,漢軍準備在一個月內把兵力擴大到一倍以上的擴軍計劃,也迅速變得觸手可及。
曾經砸鍋賣鐵幫著劉皇叔打贏漢中大戰的另一個益州頂級世家武陽楊家,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