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天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二章 心如明鏡臺,中古見聞,吳天川,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烏歸巢,連綿起伏的蒼翠山巒重疊兩側,西邊那飄渺的雲霞被落日的餘輝鍍上了層層的金色,站在這陌生的山谷內,莫名的,一種強烈的壓迫感籠罩眾人,使得原本就略顯沉默的隊伍憑空多了幾分壓抑。

橘黃色的篝火隨風搖曳,火堆中不時有噼啪之聲傳出。

篝火旁,

阿克里西俄斯面無表情緊握著手中的枯枝,隨著一聲輕響,枯枝一化二,二化三,三化四.....當手中枯枝足夠小後,再次重新拿起一根,重複起剛才折斷的動作,繼續著一化二、二化三......

相距不遠的山壁下,孟巖背脊自然伸直,面露淺淺笑意,頭似頂天,雙目近乎閉上,兩肩放鬆下墜,兩肘稍微向前展出,兩手四指各握拇指,分別放在同側大腿根上,兩腳心相對相合,二小腿橫平放在體前,。

與常見姿勢不同,孟巖所用坐姿名為童子坐,沒有特別的意思,只是這種坐姿比較適合還沒有破身的童真乾體。

孟巖從頭開始直到腳趾,漸次放鬆,仔細體會著松的感覺,再在此感覺上放鬆放鬆再放鬆,並以非常柔和的聲音默唸著“松~松~”

與篝火堆旁將‘我在想事情’掛在臉上,但心思已經徹底放空的阿克里西俄斯不同,此時面容平靜的孟巖內心,識神變化為紛擾雜念朝著想要歸於沉寂的元神殺去。

這便是築基,或者說是修行時的第一難關,即來自識神的無休止的打擾。

何為識神?

人在嬰兒時期,混混沌沌,對外界世界毫無認識,大腦幾乎完全處於無知狀態,其功能只是支配嬰兒的生命活動而已,此時的這一精神狀態便稱之為“元神”。

隨著嬰兒的不斷成長,大腦不斷分工,除支配生命活動外,有了記憶,思維、分析等功能,認識使大腦由無知變為有知,此時,那種無識無知的精神狀態被有知有識的精神狀態代替,這一精神狀態稱之力“識神”。

好有一比,當你看著你愛的人時,識神是饞對方身子讓你面紅心跳的那個,元神是你主動思考怎麼將對方拿下的那個。

此時,孤身一人的元神想要對人多勢眾的識神進行反擊,想要掃除雜念需用到一面“鏡子”。

此“鏡”即自己本心,要讓心象一面鏡子,雜念就好比一個物件,這一物體放在鏡子前面,鏡子就給它呈象,物件要離開,鏡子也不留它。

神秀和尚的“心如明鏡臺”即此意,可惜,普通人只把他當成了一個襯托六祖慧能的反派。

孟巖舌抵上顎,心神逐漸沉寂,靜靜感受四周混元氣朝自己擠壓,隨後進入自己身體,沿任督二脈運轉,在下丹田處旋轉、壓縮。

心神之間,隆隆之聲猛然傳出,細看之下,督脈內混元氣如壺口瀑布那的黃河水般奔騰不息,感覺好像下一秒經脈便會經不住沖刷而爆掉。

從未見過此種景像的孟岩心下駭然,再要檢視已經退出了入定的狀態,一陣山風颳來,一陣雞皮疙瘩乍起,身上不知何時已經溼透,並有種油膩膩的感覺,甚是難受。

急速喘息幾下,平復心中駭然,再抬頭時,正對上在火堆旁掰樹枝玩的阿克里西俄斯的視線,為自己打擾對方思考人生歉意的點了下頭。

沒有看到兩個護衛,想來是不知躲哪偷懶去了,辨識了下方向,孟巖起身邁步離開。

看著起身朝一側山林鑽去的孟巖,阿克里西俄斯張到一半的嘴巴閉了起來,想到達芙妮剛離開時那一臉歉意的模樣,想來......還是年輕好啊,各種地形、各種環境都有想嘗試的興趣。

腳下山石突兀不平,孟巖思考著剛剛打坐時異象出現的原因,過去內視之時,經脈仿若山間泉水細溪流,前天晚上時經脈雖然也有擴大的異象,但也只相當於從山間小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一腳踏破星空

獨孤柳

東京少年不相信愛情

小雨任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