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頁,食全食美,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家是我外甥女兒,聽說做得好的,如桂香家的苗苗或是管事之流,一個月能有一二兩銀子呢!」

郭張村人說起此事,不免驕傲,直把外村人饞得流口水。

「狗日的,你們村真是出能人了!」

又央著說好話,問能不能把自家娃娃也送過來。

十歲上下的女娃在家也做不了太多活兒,倒不如大著膽子試一試送來,若果然能如郭張村女娃一般無二,豈不成了家中頂樑柱?

更不用說男娃了!

尋常農戶人家哪裡讀得起書,便是勉強擠出幾個錢兒來繳納束脩,去外頭不要吃穿筆墨的麼?哪裡比得上這近在咫尺的郭張村!

老村長原本還死咬著不放,如今聽了趙先生和師雁行的意思,這才好歹鬆了口:

本村學生學費全免,外村的女娃也不要錢,只外村男娃要束脩,不管吃喝。

農人最擅長走路,願意來的孩子們都是附近幾個村子的,早起走幾刻鐘也就到了,並不費事。

午飯可以自己帶,請附近的人家幫忙熱一熱。

如今郭張村百姓們都做酸菜和腐竹的買賣,賺了錢,倒不吝嗇這點柴火。

若講究些的,還可以每日使幾個大錢,跟著左近人家混一頓晌午飯。

晚間一併家去。

安排妥當之後,老村長還特意帶著長子來了瀝州城一趟,對師雁行仔細說了自己的打算。

「日後娃娃們會越來越多,保不齊來日一個先生弄不過來了哩!」說這話的時候,老村長滿是皺紋的老臉上喜氣洋洋,渾濁的老眼也放著光。

「到底是咱村的臉面和底氣,村裡讀書人多了,出去誰都高看一眼,保不齊什麼時候就鯉躍龍門,成真龍啦。

因他們有求於咱們,今年地裡澆水,附近幾個村子都讓咱們村先澆!大傢伙兒都說啊,沾了颯颯的光嘍!」

北方內地乾旱少雨,每年農耕時節水源便是命脈,尤其莊稼瘋長灌漿,急需澆灌時,常會有相鄰村莊為爭搶水源頻頻鬥毆。

可今年,郭張村享福了!

師雁行也沒想到當初自己的一個主意,竟能引發如此長遠的一連串反應,既高興,又有點兒慚愧。

「都是鄉親們厚道……若沒有大傢伙兒幫襯,也就沒有今日的颯颯了。」

「這是你的好處,」老村長笑得滿足,「可鄉親們不是那等不曉事的!託你的福,這幾年大傢伙兒多了進項,日子好過了,手頭寬裕了,就琢磨著專門起一座學堂,弄得敞亮些,讓外頭的人來了,看著也像那麼回事。」

越過越好了,真好。

師雁行含笑點頭,才要說話,卻聽老村長繼續道:「……在村口給你豎個碑!」

師雁行:「?」

豎個啥?

不是,我還活著啊!

「這,這就不必了吧?」師雁行乾巴巴道,「舉手之勞罷了。」

「要的!」預備村長替他爹堅持道,「這都是大傢伙兒的意思,颯颯你甭管,知道有這事兒就行。」

師雁行:「……」

我想管啊!

可問題是管得了嗎?

那邊爺倆已經開始算帳了:

「張三家說了,石料都是現成的,老九自己就會刻字,不必外頭請人,這一筆就能省下了……咱們多看看外頭的樣式,弄個時興的……」

師雁行:「……那,那我出錢給鄉親們修條路吧?」

這事兒她琢磨不是一天兩天了,只沒有合適的機會提。

現代人可能不瞭解真正意義上的鄉間土路,白天還行,就是坑多點兒,一不小心崴腳罷了。

最怕遇到天氣變化,颳風揚塵,鋪天蓋地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女配手握劇本

熱到昏厥

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淪陷非難[娛樂圈]

泡又魚

獸世重生記

紅色曼陀羅

[暮光之城同人]盡途

毒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