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地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2頁,食全食美,少地瓜,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辣鍋也是,朋克養生嘛。

姚芳聞了,嚥唾沫。

「娘咧,這一鍋就夠香了,咱們還往裡加肉吃?」

光這湯她不得痛喝三碗?

用來煮麵吃不得鮮掉舌頭?

李金梅深以為然。

眼下正是菜蔬繁茂的時節,各樣都挑出一些來洗淨,切成小塊穿起來,放眼望去密密麻麻擺了幾大盆,十分壯觀。

因做鹵貨,各色鴨腸、雞翅、腳掌等都是不缺的,鴨腸串好,到時候在鍋裡幾次起伏就熟了,正好脆嫩。

足足沾滿湯汁吃,又香又脆。

鴨掌和雞腳先下鍋炸出虎皮,再煮到爛熟,往湯底內浸泡,吸足了汁水……

光這兩樣,師雁行就能自己啃一盤子。

魚陣鬧著要吃辣鍋,結果幾口下去就小臉兒通紅,額頭掛汗。

原本江茴怕她上火,還想用清湯鍋的糊弄。

奈何孩子大了,不傻了。

「要紅的!」

無奈之下,江茴只好從紅湯鍋裡撈,先在清水裡涮一涮,硬是中辣漂成微辣,這才罷了。

小東西就挺得意,搖頭晃腦直哼哼。

師雁行給她裝了一小碗虎皮鴨掌、雞爪,自己抱著也啃得挺帶勁。

小姑娘挺有天分,腮幫子一鼓,小嘴兒一噘,碎骨頭就噗噗噗吐出來,活像個成精的豌豆射手。

還有切成薄片煮熟的五花肉,往冷湯鍋裡泡夠了,口感勁道彈牙,很有點像蒜泥白肉。

拿過個熱炊餅來掰開兩半,把裹滿紅油的肉片、剔骨鴨掌等塞進去,沉甸甸一個,一口咬到底,汁水四溢,美翻了!

李金梅和姚芳到底沒忍住誘惑,開動前先舀了兩勺湯底來喝。

這倆也是狠人,清鍋也就罷了,連紅油湯底也不放過,辣得直吐舌頭,還一個勁兒喊「帶勁」!

第94章 中元節

師雁行從沒過過中元節, 之前總覺得陰森森,卻不曾想大祿的經歷顛覆認知。

差不多剛進七月吧,城中各處就漸漸熱鬧起來,憑空多了好多小攤, 專門販賣各色金銀箔紙, 又有專門店鋪主打綵衣香燭, 並各色車馬紙紮。

又賣摞得小山一般的花油餅、麻谷窠兒、雞冠花,都是時令物件。

戲園子裡出了《目連救母》的新戲, 有餘錢的男女老少們都去看。

乍一看, 熱鬧的氣氛跟其他慶典節日沒什麼分別。

魚陣好奇,師雁行就買了三張票, 娘兒仨一起去看了今生第一齣戲。

並不是後世熟悉的京劇或崑曲, 嚴格說來叫雜劇, 形式更為活潑。

一開始師雁行還不大習慣,可努力把自己沉浸進去之後, 倒也還好。

江茴抽空低聲解說:「這齣戲最初出自外頭傳進來的《佛說盂蘭盆經》,說的是佛陀弟子目連在佛祖的指引下, 在七月十五日設盂蘭盆節,借十萬僧眾讓母親吃飽, 拯救亡母出地獄的故事。(注1)」

其實中元節是道教稱呼,源自「天官上元賜福, 地官中元赦罪, 水官下元解厄」,佛教裡面叫「盂蘭盆節」,其實都是同一天。

大祿朝的信仰相對自由, 雖然道教佔優勢, 但也沒有刻意打壓佛教, 下頭信眾們愛過哪個就過哪個。

不過絕大多數百姓都不清楚裡頭的門道,往往祭祀手段相互摻雜,反正怎麼習慣怎麼來。

魚陣看不懂戲,只覺得上面嗚哩哇啦吵得慌,在戲園子裡坐了沒一會兒就覺得頭疼,又不捨得離開娘和姐姐,只窩在座位上晃著腿兒啃點心。

見她憋得可憐,師雁行便三下兩下將戲票折成小船遞給她。

魚陣低低哇了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當女配手握劇本

熱到昏厥

晚唐浮生

孤獨麥客

淪陷非難[娛樂圈]

泡又魚

獸世重生記

紅色曼陀羅

[暮光之城同人]盡途

毒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