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2頁
女王不在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82頁,八零之都別礙著我撿漏,女王不在家,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哈邁有些尷尬,不過他還是笑著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條約我也不是沒研究過,到了什麼時候都得按照法律法規來辦,不是嗎?根據條約,1970年前發生的事情不具有追溯性,所以說這些都沒什麼意義。」
他望向亞伯拉罕:「亞伯拉罕先生,你說呢?」
其實自從聶南圭開始說話後,在場的亞伯拉罕確實一直沒說話。
一直到哈邁提起他,他才上前,笑著道:「我認為聶先生說的很有道理,每一件藝術品背後,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或者曲折婉轉,或者飽含血淚,它可能代表一個民族的興旺,也可能代表一個國家的衰敗,我們為什麼欣賞藝術品,就是因為一件藝術品不只是藝術,他背後總是蘊含著一段非凡的意義。」
他笑看向臺上:「比如前幾天我們拍賣的美國比利小子照片,那張照片的背後便是美國西部大開發的歷史,要不然,它也不至於賣這麼高的價錢,是不是?」
初挽一聽這話,頓時感到不妙。
顯然,此人口才了得,他借力打力,將聶南圭對這件浮雕施加的道德審判輕鬆化解掉,甚至借用這段沉重歷史為浮雕加碼,成為浮雕的歷史內涵。
這簡直了——
聶南圭聽這話,笑問:「看來,亞伯拉罕先生對這件藝術品的傳承很有信心了?」
亞伯拉罕:「謝謝聶先生提出這問題,這也是我們要向大家展示的。」
說著,他手一揮,於是高畫質解析度的彩色大螢幕上出現了關於這套浮雕藝術品的介紹,裡面詳細講了這件浮雕是如何由一位美國古董商買下,之後在一家小型拍賣會賣給了一位猶太人,猶太人曾經捐獻給某傢俬人博物館。數年後,這傢俬人博物館倒閉後,一位美國富豪從這傢俬人博物館拍賣得到這套浮雕,並儲存至今。
他介紹完這些後,笑道:「如果聶先生對此依然有疑問,可以和我們的律師詳細商談,但是我想,這幅浮雕的擁有者是美國公民,今天的拍賣會,我們合理合法。如果聶先生有問題,可以求助於美國的法律。」
聶南圭:「先生,我本意當然也不是阻止此次拍賣,但是我們必須明白,這件文物來自中國,它是中國山水的一部分,無論這件文物之後傳承多少次,但是在五十年前,它是被野蠻的土匪以毀滅式的方式割裂,以偷竊的方式帶出中國。」
他頓了頓,繼續道:「所以再瑰麗華美的藝術品,這都是被強盜從一個母親身邊強行掠奪走的孩子。哪怕這件藝術品轉賣一萬次,它身上拼接的傷疤依然會永遠提醒著它的擁有者,它在流淚。」
全場陷入了沉默,大家對此無話可說,心中的貪婪自然有,但是在這拍賣場上,道德的枷鎖扔過來,確實也讓人忌憚。
就在這個時候,在場卻有一個聲音道:「在這個世上,並不是隻有法律法理,在法律法理之外,還有社會道德以及個人的良心約束。」
聽到這聲音,初挽也看過去,卻見站起來說話的赫然正是夏大師。
這幾天拍賣,初挽見夏大師出手過印度佛帖,之後就沒太關注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他竟然站了出來。
不過細想之下,倒是也不意外,他本身就是醉心於佛教繪畫藝術,對於中國佛教浮雕流落海外,自然是比尋常人更為痛心。
夏大師:「這不是一幅尋常的繪畫作品,這是佛教作品,是帝後禮佛圖的一部分。」
他鄭重地道:「何為禮佛,那是向佛禮拜,滅障消災增加福慧的殊勝法門。這幅浮雕大作,那是昔日帝王在歌頌佛德,如果這幅佛雕只是當做一幅尋常石雕,那便失去了它的內涵,那是暴殄天珍,但是如果這件佛雕被心存善意的人買去,卻可以無視割裂浮雕背後的血淚,那也不過是自我欺瞞的偽善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