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頁,替嫁太太打臉日常,一年春天,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盧清越親手給她倒了一杯咖啡,耐心問,「小娟,這是怎麼了?心情不好?」

謝過盧清越的咖啡,小娟想了想,還是沒忍住,說出了原委。

「清越姐,我這幾天在附近給佳琳看幼兒園,發現咱們大宅附近,不僅有貴族學府,還有一些給農民工子弟上的借讀幼兒園。」

盧清越作為一個古人,沒看過相關書籍和新聞,對這個群體不太瞭解,忙問小娟是怎麼回事。

小娟給她詳細講了什麼是農民工,以及這類人群孩子求學的困境。

「他們要是不帶孩子出來務工,孩子就只能在老家,跟老人生活在一起,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農村老人有幾個能輔導孩子學習呢?孩子都要靠自己。自律的孩子還好一些,不自律的孩子很可能染上網癮,刷手機,上網,年紀輕輕就輟學了。即便是那些學習不錯的,也大部分要長期住校,缺乏父母關心,性格大多很孤僻。」

盧清越聽了就覺得心酸,畢竟原身之前也是農民家的孩子,來自於原身的記憶讓她很有共鳴。

她又問,「那跟著父母來大城市打工的話,他們怎麼上學呢?」

「難就難在這裡。他們在大城市沒房子,沒戶口,是上不了正規學校的,只能借讀。可沒個學校借讀的名額有限,他們的孩子也有一部分上不了學,就得被迫返鄉,和父母分開。其實小學階段還好說,畢竟是義務教育,孩子怎麼樣也都能上學。」

盧清越認真的聽著,聽到這兒,她接過話題,問,「你的意思是,他們的孩子上幼兒園有困難?」

小娟立即點頭,「學前教育基本就是空白,因為在大城市的非公立幼兒園,學前教育費用都很高,相當於一個大人的工資。他們哪能負擔的起呢。」

盧清越聽了皺眉,「那你提的困難是?」

小娟,「清越姐,我這次在咱們大宅附近,還真發現了一所這樣給農民工子弟開的託兒所,就是幼兒園。但是他們基礎設施太差了,連像樣的滑梯都沒有,竟然是用汽油桶搭建的,孩子們的玩具也都是好心人捐獻的舊物。最主要的是,孩子們的餐食很單一,甚至沒辦法保證每天吃到一個雞蛋,一袋奶。倒不是幼兒園不給供應,老闆也說,他大部分時候還要自掏腰包補貼孩子,因為提高餐標,家長負擔不起。可長期倒貼,他也快支撐不住了,萬一這個幼兒園也辦不下去,那這群務工人員的孩子肯定就得返鄉了,不得不跟父母分開。」

小娟說道後來,已經有點淚光閃閃。

她自己就出身農村,小時候和父母分開過很長一段時間,要不是靠苦讀考上了好大學,說不定現在也是這群農民工中的一員,所以她很能共情這個群體。

見小娟真情流露,盧清越忙拿出紙巾來給她擦淚。

雖然兩世為人,她都沒有自己的孩子,但對於孩子的喜愛和關心,她一點不比那些有親生子女的父母少。

想想佳琳他們在貴族學府裡,吃得,玩得,都是最頂尖的,桌椅板凳恨不能都鑲上金邊,吃喝用度更是時常浪費,而就在牆外幾條街的地方,正有孩子甚至不能保證一天吃一個雞蛋。

盧清越心裡極不是滋味兒,甚至有些坐立難安。

她想了想,馬上吩咐小娟,「你去和那個幼兒園老闆聯絡一下,跟他說,以後每天的蛋和奶,我來負責。」

她不是鄭鬱林,財不大,氣不粗,拿不出那麼多錢補貼孩子們,但從私房錢裡省出來一些雞蛋和牛奶錢,她還是做得到的。

聽說她要幫忙,小娟露出十分激動的表情,「清越姐,你太善良了。」

盧清越笑了笑,「我的能力有限,眼下只能做這麼多了。」

兩人定好之後,小娟便去聯絡老闆。

本想默默的把東西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總裁文裡當秘書[穿書]

賣花兒姑娘

總裁在真香的路上趕來

一年春天

穿越六零當知青,我家小院通香江

冒水指尖

返回1998

木子心

大明,長生以後

江天寥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