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破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7頁,朕真也想做明君,照破山河,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審計司的蕭司長更是刻薄至極,官員在牢獄中自盡,他竟還要追款。
「陛下此舉,」他聲音愈發低,頗有幾分嘆息之意,「大約會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殺便殺之,何必辱之。
要是魏嗣在這恐怕會拿出晉律告訴他何為國法,可惜魏嗣不在。
劉侍郎不是與人爭辯的性格,聞言只捋了捋鬍鬚,笑道;「這話同我說便罷了,萬不可拿出去說。」
小郎官聞言,輕輕點了點頭,很不心甘情願。
劉侍郎看著沒再說話,他知道小郎官的話其實反應了不少官員的想法,有兩種人反對皇帝的舉措,一是挪用公款和收受賄賂者,二則是認為君子重義輕利的清流。
君王諭旨明發天下,向臣子討債,像什麼話?晉自開國以來幾百年都不曾出這樣一個荒唐帝王。
嘆武帝子嗣太少,只蕭嶺蕭岫兩個,蕭嶺登基時蕭岫還只是個十二歲的小孩,哪及太子已近弱冠。
劉侍郎只做公事,超出公事範圍一律不管。
他已經年過七十,只等尋個最恰當的時候乞骸骨風光歸鄉。
至於朝中風起雲湧。
老人越喝了口熱茶,愜意地閉上眼睛。
與他何干?
小郎官若有所思地站著。
若是放在從前,劉侍郎會指點身邊郎官幾句,但他現在懶得廢口舌,聰明人自能看清晰局面,愚拙者他出言點撥亦無用。
寒天下士子之心嗎?
劉侍郎一笑。
不,不會。
皇帝此舉主要打擊的是在朝中為官多年而行為不端者,只整頓官吏這一樣事,不知空出了多少位置。
要知道無官計程車人永遠比官位多得多。
皇帝打壓了一批人,又扶植了一批人。
審計司已不再是數月前剛剛設立的新府衙,幹盡了得罪人的事,這幾個月來,審計司官員有功者官職晉升速度之快叫人妒,叫人羨。
在審計司中,如今既有前程,更有聖眷,不知多少人擠破腦袋都想進審計司。
若是不能入審計司,去刑部也是好的。
因為恩科開了數場的緣故,禮部亦非常受皇帝重視,在禮部前程亦上佳。
再不濟,有人咬咬牙,把眼光投到了照夜府。
奈何照夜府文職官員太少,況且照夜府並不缺文官。
翌日,早朝。
在中央官員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英元殿的官員們又得來了第二個讓人眼前一黑的訊息。
皇帝要裁撤冗官!
有官員咬咬牙,上步道:「陛下,臣以為眼下正是用人之際,裁撤官員,恐會使各部乏人,捉襟見肘,難以應對局勢。」
經過小半年的相處,官員們已經清楚了皇帝的性格,比起先前的暴虐,此時的蕭嶺雖然更不可捉摸了,但脾氣好了許多,至少很講理。
蕭嶺允許朝廷中出現不同於自己的意見,不過前提必須是有的放矢。
蕭嶺面對反對的聲音毫不意外,點點頭,示意那官員繼續說下去。
上一句話尚算有理,後一句卻是含了怨氣的抱怨之言,「況且眼下朝廷頻開恩科,禮部開恩科北場、南場、西南、西北,所選出進士不少,翰林院臃腫,若要精簡官員,不妨從翰林院開始。」
鳳祈年眉宇下壓,不滿地往那官員身上看了眼。
你什麼意思?
恩科北場、南場都已結束,西南場正在進行。
現在要從翰林院精簡官員,那禮部豈不是白忙活了?
這話實在得罪人,把現下有資格上朝的新科進士們都開罪了個遍。
更把翰林院得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