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破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3頁,朕真也想做明君,照破山河,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有人會心甘情願地將吞進肚子裡的肉吐出來,便是皇帝也不行。
這些世家見慣了王朝更迭,不與帝國共存,而欲以天地齊壽,樹大根深,不可小覷。
他們不會乖乖束手就擒。
蕭嶺則答:危雪近來或會身體不適。
禁軍統領身體不適,將會在宮中留出一個多大的空缺。
硃筆落下。
蕭嶺十分期待,有心人會利用這個空缺做些,圖謀不軌之事。
……
翌日。
朝中有一大一小兩件事。
小事是戶部尚書耿懷安稱病,請往京畿山清水秀遠離人煙處養病,但絕口不提乞骸骨之事。
識時務了,但只識了一小半。
蕭嶺要的不僅僅戶部尚書的官員短暫地空出來,而是永不任用耿懷安。
但耿懷安可能沒有理解皇帝的意思,只覺得山雨欲來,欲先出京避禍,待塵埃落定,再做決斷,也可能他理解了,可他不甘心歸鄉。
吏部尚書乃六部長官之一,掌中央財政,地位重要,這樣突然的變動在以往一定會在朝中引起震動,但是今日,卻沒有許多人關心。
因為與皇帝接下來的詔令想必,耿懷安出京養病,的確只能算是一件小事。
從武帝駕崩的前兩年,至皇帝登基的三年以來,國庫虧空,各部各官員宗室王親以各種名目挪用、名為借出實為直取的款項陳欠,合計銀兩千三百六十九萬兩。
這還,只是中央,單算挪用國庫,而沒有算貪汙受賄。
聽得在場官員倒吸一口冷氣,挪得多了的差點沒昏過去。
旁的也就算了,武帝駕崩兩年前的為何還要追討!
這已是新朝,而非舊朝啊。
這個時間,恰恰是武帝病重,政局混亂的時候。
那個曾經雄才大略的帝王在駕崩前兩年一直纏綿於病榻,面對混亂的朝局,有心無力。
蕭嶺很難想像那個時候蕭靜勉在想什麼。
蕭靜勉當年只用了加封貴妃這一個小小舉動,就成功挑起了沈趙兩氏的不和,連帶著附庸兩族門下的官員,也爭鋒相對,互不相讓。
然後看著沈氏黯然退出朝堂,趙氏元氣大傷。
蕭嶺面無表情地看著英元宮內紛亂。
攘攘如蠅爭血。
而伴隨著這項詔令之後,還有另一道詔令。
既然陳欠已要追討,何不讓貪汙受賄的官員將贓款一併吐出,也免去朝廷再廢功夫。
如果說先前追討陳欠的旨意下來,英元宮內吵吵嚷嚷,那麼第二道旨意一出,英元宮內瞬間寂靜了。
挪用國庫,返回即可。
可若是貪汙受賄,那麼不僅要丟官,以他們這位陛下的手段,恐怕,更要丟命!
而辦這件事的,竟不止是刑部,還有新立的審計司與照夜府。
前者剛設立不到半月,暫且不提,後者,那是要見血的。
「諸卿,」帝王的聲音在高處,「可有異議?」
眾人只覺過了很久,但實際上,時間只有一瞬。
不知是從誰開始,他們已經跪在地上,叩拜上首的帝王,「陛下至聖至明,臣等,並無異議。」
作者有話要說:
一更。
今天還有二更。
第八十三章
這兩道政令, 在朝中驟地掀起了軒然大波。
政令從某些角度講,其實很貼心。
挪用的公款,可以分兩年還清, 倘若兩年內還清, 那麼這筆錢, 只算做公務用, 沒有任何追究。但若超過兩年,則需按月向朝廷支付額外的挪用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