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破山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7頁,朕真也想做明君,照破山河,叢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和榮大長公主是皇帝親姑姑,也是唯一一個還活著的姑姑,崔寒郡主是受恩王和大長公主唯一的女兒,兩人身份皆尊崇無比,加之令是皇帝親口下的,朝廷中人免不得要想想這幾日盛傳的陛下要立後的訊息。
趙家的姑娘如何還不可知,但陛下對崔郡主的確多加照拂,剛見一面便賜宅,可見陛下對崔郡主甚滿意,在好些人眼中,這位崔郡主就不僅僅是受恩王和大長公主的女兒了,更是未來的皇后。
所以,這差事其實是在為皇后辦啊。
能捱上一點邊的哪能不盡心?不用心?
本以為辦好此事不僅能討好崔郡主,更能取寵於皇帝,誰料陛下竟是這般不冷不熱的態度。
寧明德欲言又止,這幾天被皇帝開恩科之事折騰得要死的鳳祈年及時開口,「我記得,寧大人剛才所說的這不是工部的差事吧?」
原本毫無反應的皇帝倏地抬眼。
鳳祈年似乎看文書看太久了,脖子生疼,於是微微偏頭,看向寧明德,誠懇道:「工部若得閒暇,不妨借調幾人到我們禮部來?」
寧明德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皇帝的反應,確認皇帝沒有因此發怒之後才對著鳳祈年冷嗤一聲,「鳳尚書有和我費口舌的功夫,想來已做了不少正事。況且禮部這段時間事務繁忙,皆因為開恩科之事,我怎麼聽著鳳尚書說話,很有怨氣?」
蕭嶺終於介面,「禮部缺人?」
鳳祈年看也不看寧明德,和皇帝實話實說,「回陛下,禮部的確幹吏不足。」
朝廷人本來就不夠,倒不是缺官員,而是缺幹吏。
蕭嶺先前行事太不得人心,以至於有些學識品德能力俱佳的名士根本不願意在朝為官,且自從蕭嶺登基以來,廷試從未有過,會試鄉試等也不是次次都有。
不考試、幾乎不祭祖——蕭嶺不喜歡出門,每次只派官員敷衍了事,不和外往來,以至於數年裡,禮部都形同虛設,旁的機要部門都少幹吏,何況禮部?
這還是蕭嶺登基後第一次舉行會試與廷試,還是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來考,禮部上下皆忙的焦頭爛額。
以鳳祈年的為人,能和皇帝直言缺官,那便是缺極了。
蕭嶺聽得有點好笑,問道:「為何方才不說?」
鳳祈年心道他方才就想說。但是貿然和皇帝抱怨缺人說不定會讓皇帝覺得他有意推辭,於是乾脆借著寧明德出頭的功夫,刺了寧明德兩句,令皇帝問他,他才回答。
鳳祈年道:「臣方才還在猶豫,眼下朝廷事繁,六部皆乏人,臣貿然開口,恐令陛下為難。不過臣剛才觀寧大人所為,方知工部或有餘閒。」
寧明德表情已十分不好了。
蕭嶺點頭,「鳳尚書體國,朕心甚慰,只是禮部事多人少,難免更累及諸卿,倘為國事憂勞甚過,反而傷及身體,朕更疼惜,這樣,」他沉吟道:「便先從各部抽調幹吏到禮部,待事情結束,再平調回原職。」
此言一出,鳳祈年眼睛頓時亮了。
他生得好,這個神情便極動人。
雖然能與他堪堪並行和在前的官員都沒功夫欣賞他的美貌。
難道只有禮部缺人,他們不缺嗎!?
再說了辦完事平調回原職,這事最少得一年才能辦完!一年之後世易時移,願不願意回來還未可知。
鳳祈年要的是幹吏,可不是要人頭去充數的。
鳳祈年聞言本大喜,面上卻流露出幾分猶豫來。
蕭嶺知道他性格,也就不等他自己說了,主動問道:「鳳尚書還有什麼顧慮?」
鳳祈年掃了一眼眾人,道:「諸位尚書官長皆高情厚誼,聞禮部缺少幹吏,定不會推辭,反會盡一部之所能,眼下諸部繁忙,臣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